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纵览 > 正文
《完善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的政策建议》在沪发布
鼓励创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引入
发布日期:2021-10-26 来源:浦东时报

  10月23日在“健康老龄化——创新助力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2021上海论坛上,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发布了《完善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的政策建议》(下称《政策建议》),针对未来5-10年我国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的“窗口期”,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国家疾病战略。


  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


  与会专家共同认为,“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窗口期。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伴随老龄化不断深化,我国已成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患者近1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0万人。


  《政策建议》通过对疾病现状和数据的全面梳理,总结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防控工作尚面临的一些挑战:如高龄老年人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升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数;中国特有的421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压力越来越大等。


  目前我国轻度痴呆患者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分别仅为14%和34% ,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的现象,错过了早期干预期。“诊断标准、治疗方式缺乏统一的精准性和规范性是造成大多数人就医意愿低的主要原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轻度到重度进展平均需要8-10年,而从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轻度痴呆,平均只要2-6年的时间。把握这一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及时诊断干预,可极大延缓疾病进展。”


  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和上市


  《政策建议》提出了五大建议,助力完善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包括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推动疾病的早筛早诊,把握“黄金窗口期”。如在社区,可考虑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纳入55岁以上人口每年定期开展的体检当中;在工作场所,可考虑对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体检时增设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制订明确的诊疗规范,在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进行广泛教育,推动精准诊疗的快速普及等。


  同时,推动针对明确病理机制的药物研发和上市。鼓励创新药物,特别是具有明确作用机制、可真正延缓疾病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引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葛延风研究员认为,构建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控体系,“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关公共卫生及医、养服务政策,同时,还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是相关药物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及引进、应用,以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形式,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记者 杨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