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戴上VR眼镜看《星际穿越》,上海科技节“科学之夜”开启航天追星之旅
发布日期:2021-05-26 来源:上观新闻


图中的火星探测器,哪个是天问一号?如何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个火箭发射塔模型?今晚,上海科技节品牌活动“科学之夜”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主题为“航天追星之旅”,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加。家长带着孩子们参加了“两弹一星”科学导师课堂,学习了DIY(自己动手制作)火箭发射塔,还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观看了《星际穿越》等4部短片,让孩子们大呼过瘾。这些互动性很强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了航天科技的创新种子。


乘VR月球车看氦-3开采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写下了人类对宇宙的执着追问。如今,尽管人类已经对宇宙有了很多科学认知,但大多数人很少有机会直观感受苍茫宇宙带来的视觉震撼。


在“科学之夜”活动现场,VR“探星之旅”可以弥补这个遗憾。戴上轻便的VR眼镜,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公司制作的短片就出现在眼前,让观众仿佛穿梭在宇宙中,随着镜头的推移,视野掠过熟悉的地球、月球,浩瀚银河在眼前徐徐展开,观众尽可自由翱翔于太空。



拿到体验券的亲子家庭可以观看4部VR影片。在《月球基地》中,观众仿佛坐在月球车上,在未来人类建立的月球基地附近行驶,看到很多设备在开采氦-3。影片旁白介绍,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在月球土壤里的储量估计有100万—500万吨,有望成为人类社会未来使用的安全、清洁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原料,满足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在《太空任务》中,观众体验了一回当航天员的感觉。在天宫空间站的零重力环境下,航天员培育了多种蔬菜种子,这些种子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与地球上区别明显。他们将装有太空育种成果的瓶子带到返回舱,送回地球,供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让孩子在玩中与科技接触


DIY火箭发射塔和机器人展区也吸引了很多孩子。“小朋友们看一下,火箭发射塔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呀?”上海乐博乐博公司工作人员引导他们观察发射塔的结构。对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后,孩子们的DIY就显得“成竹在胸”,对航天领域的这种大型装备也有了初步认识。


展区里还有名叫“机甲战车”的互动游戏,在泡沫砖围成的一块区域,两辆小型“战车”可以用红外线相互“射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教6岁男孩豆仔使用鼠标和键盘操纵“机甲战车”。豆仔只花了一分钟就学会了,还主动教记者如何操作:“很简单的,特别好玩。”这个小游戏只是引子,针对更大龄的孩子,“机甲战车”项目还设置了根据模型搭建“战车”、通过编程设计游戏程序等系列课程。


豆仔的妈妈李女士去年就带儿子参加了上海科技节活动。她觉得,航天事业既涉及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也离不开机械、编程等工程科技,可以全面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所以有意让豆仔多接触,早早就准备带他来参加“航天追星之旅”活动。“我们不让孩子打电子游戏,尽量多带他参加科普活动,孩子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现在他对科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让他打电子游戏,他还会觉得无聊呢。”李女士笑道。



听老师讲解天问一号和火星


除了各种好玩的游戏,生动的课堂教学也是今晚“科学之夜”的亮点。在钱学森图书馆开设的“两弹一星”科学导师课堂里,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公司的科学导师吴静为亲子家庭介绍了有关天问一号、祝融号的很多知识。“祝融号着陆的地方叫乌托邦平原,这是火星北部一个面积巨大的低洼地区。祝融号将在那里进行地形地貌探测活动,再通过天问一号的环绕器,把信息传回地球。”吴静告诉认真听讲的孩子们。通过图片辨认,小小航天迷们还从好奇号、机遇号、凤凰号等许多火星探测器中找出了天问一号,对中国的火星探测器有了直观认识。


火星上有没有液态水或冰?火星上有生命吗?在提问环节,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科学导师告诉他们,这颗红色的星球上很可能有水冰存在,类似河谷的地形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有河流,还可能孕育过生命。然而如今,火星上或许已无生命存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太阳系外存在生命的行星,他们发现了大量处在宜居带的系外行星,这些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这样就会存在液态水,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据悉,“科学之夜”钱学森图书馆专场5月26日还将举办两场,通过上海科技节微信小程序“科技节活动”发放免费公益票。此次活动结合2021年中国航天大年,祝融号、嫦娥六号、空间站、重型运载火箭等热词备受关注之际,让少年儿童在讲解员陪伴下,深度“打卡”钱学森图书馆,引导他们领略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范,对航天、天文等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作者 俞陶然 侍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