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樊嘉院士带队,全球首个肝癌分子诊断试剂盒亮相,徐汇“区域型技术转移”模式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21-06-03 来源:文汇报

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开幕


在日前举行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发布了多项带着“温度”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率领团队研究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联合甲胎蛋白(AFP)的人工智能肝癌早期检测系统”一经发布就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目前全球首个肝癌分子诊断试剂盒,已入驻徐汇“区域型TTO(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待孵化,转化成功后可降低人均医疗成本超过50%,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余亿元。


去年10月,徐汇“区域型TTO”平台于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暨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揭牌启动,一年来已有50余项成果入驻,其中20多个项目实现了重点孵化。


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创新转化模式


技术转移办公室是发达国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常用模式,比如在今年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欧洲综合馆上,比利时就重点推荐了他们设在法兰德斯投资贸易局下的10间科技办公室。


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开幕


徐汇“区域型TTO”平台由“1+N”平台组成,在徐汇区科委指导下,由“1”核心平台牵头,完善成果吸纳、合规风控、成果运营、产业落地等全周期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功能,通过精准服务、资源匹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N”平台围绕生命健康等垂直细分领域,遴选合适的创新成果进行孵化,建立测试验证机制,实现成果产业化。


据徐汇“区域性TTO”平台战略部部长朱梦之介绍,平台服务对象包括企业、高校、医院及科研院所。去年他们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联合成立了“上海能源与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也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30多家上海医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有人“拎包”帮助科研人员做转化


“过去很多医生在临床治疗中有了创新灵感是会写论文,现在越来越多人会想能不能进行转化。”樊嘉对TTO的最大感触,是它极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转化意愿。


他带领团队历经9年攻关,在患者血浆中筛选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试剂盒仅需采集0.2ml血浆,通过对其中7个肝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可准确诊断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


去年,这一项目进入了TTO平台的转化序列,就被“承包”了发明评估、专利价值培育、专利质量管理、寻找合作伙伴等多个转化环节的工作,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只要专注于提供技术,相当于转化环节由平台工作人员帮助“拎包”完成。



这一模式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年来,平台入驻50余个项目,上海徐汇医工交叉与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人工智能心音筛查算法”、华理生物制造与反应器创新转化中心“生物合成胞苷和胞苷酸的系统集成”、中科院有机所分子功能实现及技术转化支撑平台“特异靶向恶性黑色素瘤关键因子MITF靶向化合物研发”等六个项目在大会上进行了发布。


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屏障


为进一步给科研团队的核心知识产权提供保障支撑,强化对无形资产的风控保障,徐汇“区域型TTO”平台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市徐汇公证处,共同建立成果转化的风控保障体系。其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成为徐汇“区域型TTO”平台的亮点。


上海市徐汇公证处主任潘浩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设计多方主体、各种权责,也需要及时项目、快捷、安全地将转化流程加以固定。过去公证员需要到现场公证,随着平台规模的扩大和服务对象的增多,区块链更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徐汇区是全国最早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地区之一,公证处可将科研团队的专利、核心技术、工艺流程等封存打包后传到区块链上加以‘固定’,让整个转化更专业化。”潘浩说。


据悉,未来平台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构建“1+N+X”的机制,打通创新端—转化端—产业端,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贡献“徐汇方案”。(记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