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从2021“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效——
这些中小企业走在了产业创新前沿
发布日期:2021-09-18 来源:上海科技报

  从致力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的科技创业企业,到越来越注重培育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区域科技政策,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暨2021“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选拔赛上,658家入围的企业展现出非比寻常的创新活力,以及上海令人期待的产业前景。这些科技创业企业通过“华为云”线上或线下路演的方式在全市11个赛点共同角逐,最终其中的187家将入围全国大赛。


  赋能传统产业+创造新产业


  如今服装行业的高额利润,正在从大单生产模式向“小单快反”生产模式转移。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当网红电商模特正在展示一件漂亮的衣服时,几乎没有同款衣服库存。根据人们下单的数量,从上游面辅料供应商、服装生产商,再到库存、物流企业,将“量身定制”这款衣服的生产流程和产量。这种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为人工智能赋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我们的创业团队既有研究供应链管理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专家,也有从事纺织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这让我们能够首创直连工厂的S2B2C服装柔性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报价到生产的平台解决方案,让传统服装行业的产能和效率得到再一次提升。”飞榴(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刘珂解释说,一件T恤需要20多道生产工序,而一件冲锋衣的生产工序更是多达200多道。在“小单快反”生产模式下,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原来的人工设定工序,将大大缩短时间。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生产线上的工人情况,安排最有效率的班次和岗位,使得原来的负责管理一条生产线的班组长能同时管理2-3条。目前,飞榴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已经服务于全国14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将大单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40%、小单的生产效率提升了60%。


  用最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是飞榴信息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上海寰宇乾堃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商业航天产业是一个前景非凡的全新天地,也是更多创新技术的试验田。“我们是为商业火箭行业建设底层生态的企业。”寰宇乾堃的韩伟说,火箭在飞向预定轨道时,会遇到各种情况。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为商业火箭公司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控制系统仿真验证平台,一方面根据火箭设计工况,计算不同轨道的理论弹道;另一方面能够在火箭飞行过程中,根据火箭实测数据智能实时计算最优入轨路径,确保火箭在各种干扰下均能成功入轨。“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未来火箭研制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韩伟认为,未来商业航天领域将大有可为。


  区域创新高地成型


  在2021“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无论是赋能传统产业,还是创造新产业,创新成为参赛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创新项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颠覆性或是原创性。这也是上海实施科创中心建设以来取得的效果之一。


  统计显示,今年大赛共吸引了9879家企业在线报名,共有8291家企业成功通过提交,位居全国各赛区报名数量首位。这些企业的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160亿元人民币,平均研发强度为29.88%,较2019年上升7.81%。参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成果丰硕,拥有授权专利总计13434件,还拥有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设计图等多种高技术创新成果。此外,今年大赛还恢复了行业专题赛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参赛数量分别占据专题赛总数前三名,占比达到91.5%。


  从企业所属区域来看,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嘉定区依然是上海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高地,3个区域参赛企业数量分别达到了1765家、1132家和798家,合计占比达44.57%。而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规划中,浦东新区是核心功能区,闵行和嘉定都是关键承载区。对于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让这3个区成为孕育创新企业的土壤。


  以闵行为例,该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2020年有85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在全市占比四分之一;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8.59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科技企业对闵行区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显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11项,高新技术企业1764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2%。


  闵行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功能日益夯实。2020年技术合同登记2085项,同比上升32%,成交金额140.72 亿元,同比上升240.8%;2020年,落实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财政资金37.67亿元。(作者:耿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