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共谋前沿科技,聆听未来之声——2020浦江创新论坛扫描
发布日期:2020-10-26 来源:新华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数字世界、智能社会、智慧生活加速到来。正在上海举行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拉开了一场思想盛宴,科学家与企业家在此同频共振,从探索前沿技术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谋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共创美好生活和无限未来。


  瞄准前沿技术,中国创新不断增色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共发表人工智能论文2.87万篇,比上年增长12.4%,在人工智能领域各顶级国际会议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期,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比上年增长52.4%。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未来5年或10年的突破口在哪?图灵奖首位亚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认为,强化学习将带来惊人的变化,这也是AI基础研究的关键前沿问题。“它和人脸识别精度提升1%至2%不一样,这是0和1的较量。”姚期智说,此外,结合MPC(多方计算),使多个数据库联手做计算,以实现高质量学习,却又不透露各自的数据和隐私,可用于智能制药等领域。


  除了人工智能,论坛上公布的一份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调查报告也令人瞩目。根据全球700多名科学家对未来15年内最有可能率先涌现重大创新突破的城市预测结果,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学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突破未来期望值前三位。


  “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即便是基础研究经费也超过1200亿元。”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表示,无论从教育还是科技、人才来看,中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聆听未来之声,中国将更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哪些科学领域会是重要的创新源泉?论坛上发布了科学家们预测的全球科技创新十大突破热点,既有贯穿未来15年的重要科技,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创新药物等,也有随着时间推进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出现颠覆性变革的科技领域。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看来,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的根本力量,是创新的方向、连接的力量、技术路线的明晰。“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创新要努力的方向。”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未来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全方位、深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推动中国科技界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鼓励支持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


  本届论坛期间将首次举办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展会)。这是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主题的科技展览,没有太多样品,却汇聚了中国1万多项技术创新需求、500余项国际国内待转化成果等。这一诞生于中国的开创性展会,将成为全球前沿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


  聚焦全球抗疫,中国创造贡献力量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健康体系建设与共治成为全球瞩目话题。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表示,作为联盟会员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活跃,有很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疫苗研发能力,将对全球新冠疫苗分配、疫情控制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面对新的病毒、疾病,大家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很重要。


  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特别对话”环节中,6位中外医学专家展开了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全球健康共治的探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全球需要加强合作,促进药物和疫苗研发,打破疫情控制不平衡的局面。“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的药物,可以使得重症的病人病死率下降;有效的疫苗可以使得非常脆弱的人群得到保护,也可以使得病死率下降。做到这两点,世界才能够真正到达一个重新开启的时机。”他说,“我们现在大家都在等待,等待科技创新的曙光露出地平线。”(记者 龚雯、张泉、何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