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理想之城”报告: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吸引力全球最强
发布日期:2021-06-03 来源:文汇报

科技创新的未来在青年。放眼全球,青年科学家最青睐哪些城市?


今天(6月3日),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欧美青年科学家海外发展的“首选地”,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正加速成为“青科”成长的良好平台。


其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世界排名第四,居中国城市之首,在30岁以下“青科”眼中,上海吸引力全球最强。


学术贡献排名迅速上升,中国城市成为“青科”成长沃土


“理想之城”系列知识产品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8年起合作推出,今年的这份报告是系列报告的第五期。


据统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做出代表性成果的平均年龄在37至40岁之间。青年科学家也是全球流动最活跃、跨界最频繁、创业意愿和动力最强的科学家群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处于脑力和创造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两万多篇全球青年科学家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以及对上千名全球一线青年科学家的问卷调查,《报告》发现,近年来中国城市正加速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平台。



《报告》显示,自2012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城市的青年科学家人均学术贡献排名迅速上升。例如,深圳青年科学家成长速率位列全球20座参与排名的科创中心城市之首,2018至2020年的青年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较2015至2017年增长了855.7%;相应的,上海青年科学家成长速率排名全球第六,近三年论文影响因子较此前增长304.4%。


《报告》主要负责人之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王雪莹博士认为,虽然《报告》并未追踪数据趋势背后的原因,但中国城市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提速,显然与中国近年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并持续加大投入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过去9年间,选择海外发展的欧洲青年学者有60%选择了中国;而从北美流向亚太地区的青年学者中,有近1/3来到中国。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独立承担开展研究项目的机会,是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共同向往,也是《报告》受访者公认的对其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可以说是该现象的一个缩影。西班牙女博士罗莎·;洛萨诺-杜兰2015年来到上海,在该中心从零开始组建团队,仅用五年时间就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目前,该中心已吸引了来自加拿大、希腊、韩国等多个国家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政府支持创新评分全球最高,上海成“青科”发展理想之城

青年科学家眼中,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城”是怎样的?《报告》显示,最关键的要素包括城市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合理的生活成本和良好的公共服务(23.08%)、拥有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16.24%)、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科技创新(14.79%),以及对多元族群、文化的包容性(12.22%)等。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这几项上均获得了来自全球“青科”的较高评分,特别是在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所获评价为全球20座城市之冠。在他们看来,“科技”与“创业”是最能体现上海城市特征的关键词。同时,上海还体现出鲜明的多元化、国际化、富有创新性和机遇等城市特色。可见,上海已成为青年科学家心目中的多元发展之地和科技创业之都。



《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上海对于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有关全球青年科学家未来迁移愿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居中国城市之首,排名全球第四。而在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眼中,上海的吸引力位居全球20城之首,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科技创新开放窗口和网络枢纽地位。



也许是受到城市氛围的影响,与其他国家青年科学家相比,来自中国城市的青年科学家更加倾向参与科技创业,其中上海的年轻学者显示出最强的创业积极性,选择参与科技创业和投资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7.07%,相当于每6人中就有一人把创业作为事业发展方向。


此外,《报告》还发现,在不同城市和学术机构间流动,更有利于青年科学家成长。至少有过一次跨城迁移的“青科”学术起点更高且上升更快,但发展曲线也较为波折。与欧美相比,中国城市“青科”流动性相对较弱。过去9年间,北京、上海“青科”流入流出比例仅为5%-10%,而巴黎、旧金山等城市则高达25%-30%。(作者 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