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玉米、喝大麦藜麦粥、尝灵芝孢子粉,上海科技节喊你来农科院“尝鲜”
发布日期:2021-05-24 来源:文汇报


今天,2021年上海科技节拉开序幕,全市2300多场活动陆续展开。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一场有趣的“尝鲜”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主办方希望通过让市民了解、品尝绿色营养食品,关注隐性饥饿和粮食安全,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自2016年国家批准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来,健康产业正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提起绿色营养,单纯吃得好已经远远不够,相信很少有人了解:因必要的微量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或缺乏,会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也就是“隐性饥饿”。


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大兵透露,全世界有1/3人口与“隐性饥饿”相伴,我国也是世界上面临“隐性饥饿”严峻挑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市农科院围绕“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民生工程,培育了众多具有区域适应性的优质、特色动植物新品种,获得了一批广受欢迎的新技术、新产品,科技节期间,它们悉数与公众见面。



有的玉米甜,有的玉米糯,在科技节现场,一种兼顾甜与糯的水果玉米首次亮相,甚至还没有起名。市民忍不住尝鲜:“黄的部分甜,白的部分糯,真神奇。”


上海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特用玉米终端消费区之一,也是特用玉米重要的研发基地。2018年,上海市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成立“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目标组建一支国际化特用玉米创新研究团队,建立特用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平台。


“有的玉米品种中叶酸含量很高,有的锌含量高,有的富含维生素E,这些高营养特点都能成为我们今后育种的方向。”玉米科研人员说。


在灵芝展台前,不少市民都大呼“长知识了”,原来他们被科普灵芝最有营养的不是菌盖,而是菌盖上像泥土一样的孢子。这次农科院展出的灵芝足有一个成年男人手掌般大小,上面堆着厚厚的一层孢子。


这就是市农科院优质高产特色灵芝新品种,这一品种的特点是质地坚硬、朵形大、菌盖厚、底色好、产孢子能力强,利用特殊的孢子破壁技术,能生产灵芝破壁孢子粉和孢子油,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极好的效果。


在灵芝旁边的,就是熟悉的火锅食材——竹荪。这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菌类,神奇的是,它的生长过程和昙花有一拼。一个鸡蛋大小的竹荪菌盖上破了一道口子,三四个小时候,网状的竹荪便长成了。



“西瓜妈妈”顾卫红历经十多年选育的“网红”西瓜黑晶也亮相科技节。黑皮、黄瓤,咬一口,汁水沿着嘴角流下......让市民大呼过瘾。由于外形偏黑,它在市场上容易被消费者错过,通过这样的品尝活动,它的“内在美”能真正得到传播。


沪产大米、崇明白山羊、火炬枇杷......这美食与科技融合的科技节活动,着实让市民大呼过瘾。市农科院副院长赵志辉表示,农科院将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需求和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绿色发展要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与实施,以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服务市民。(作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