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院士眼里的“从0到1”
发布日期:2020-12-30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市委、市政府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5年后的今天,上海已完成这一目标,如期“交卷”。


在高等学府云集的上海,高校又如何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就此接受了独家专访。


【“国自然”项目连续11年全国第一】


问: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中,在已形成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中,大学扮演怎样的角色,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创新是源头活水,更是“第一动力”。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研发、项目攻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主动对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进程中,大学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快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前沿科技创新研发和关键技术的全球影响力,为科创中心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战略支撑。


问:在突破核心技术、打破封锁、原始创新等方面,上海交大如何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创新策源能力?


答:作为诞生在甲午硝烟中的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改革创新服务国家为使命,产生了很多“中国第一”的重大成果和一大批杰出科技人才。近年来,上海交大不断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创新策源能力。为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海交通大学越来越强化基础前沿策源能力。


一方面,通过科技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升学术自主规划前瞻布局和组织能力,设立自主创新基金强化过程管理,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促进集成融合创新,致力于推动基础原创和重大项目策源、提升基础研究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引导和布局推进学科交叉和团队建设,支持一批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譬如,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连续11年全国第一;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出来“天鲸号”等63座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广大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活力显著提升,在工程、材料、信息、制造、生命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大零号湾”建构环交大双创升级版】


问:从临港新片区到张江科学城,上海交大如何服务地方需求,支撑上海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答:主动对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目标、需求与任务,对标上海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立足优势学科,上海交大瞄准关键问题、集中优势力量,积极打造服务区域创新的重要基地,主动布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上海交大创新源头支撑。


为了支撑上海高端装备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2015年上海交大组织精干团队,组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扎根临港开始了智能制造功能平台的建设探索。2017年,以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为基础,建设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成为上海市首批获准建设的研发与转换的功能型平台。

李政道研究所


为响应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创新型大学及科研机构向张江集聚”的号召,配合张江科学城规划,同时匹配张江现有产业布局,发挥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上海交大决定建设上海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张江高等研究院建成后,将有助于张江科学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努力实现在物理、化学、生命、材料和信息等基础学科和交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促进上海相关高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问:高校向周边及更大范围形成知识溢出效应,上海交大如何打造“环交大”双创升级版,建设“大零号湾”集聚区?


75e4557b3f4f4cd38f4900f818b5842a.jpg

零号湾


答:为充分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上海交大与上海市科委、闵行区建立了由三方主要领导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凝聚三方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进 “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


“大零号湾”将实施功能开发、产业开发、形态开发等三大核心开发,推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重点布局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海洋装备和新材料,兼顾发展其他相关产业,建设组团化的全球科研创新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现代商业与文创教育服务区、高品质国际生活社区4个功能区,建设“零号湾”“创想600”“中法创新园”等标杆性的双创空间品牌,实现各功能区在产业、功能、布局、形态上的交织配套、交互融合和集合发展,打造具有标杆意义与品牌效应的高端科技转化应用示范区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布局海洋健康信息三大领域及交叉研究】


问:“十四五”期间乃至中长期,上海交通大学将全力推进哪些重大领域科研布局,将有怎样的新探索?


答: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事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全力推进海洋、健康、信息三大领域科研布局,以及环校区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布局,全面服务国际创新战略需求,通过科技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推进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深化校院联动、学科交叉、产研协同和国际合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江高研院


除此之外,学校近期正在积极推进理工和医学领域的交叉研究;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组建交叉学科团队进行合作研究。总之,学校重视每个学科的发展,同时从交叉研究的问题出发,形成全校共同研究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从而解决更多综合性的问题,积极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