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四五”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九个“更加注重”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之十
发布日期:2021-10-26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一、城市科学文化与科创中心建设

  

  文化是衡量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城市科学(科技)文化是一个城市成为科创热土和热点的前提。构建和发展上海城市的科学文化是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学(科技)文化是对自然事物和相关的人文精神感性上的认识与经验的升华,是体现科学本质和内涵的意识形态,包含物质层面,如科技知识及其体系,和精神层面,如科学意识、思想、精神和伦理。科学普及是一种通过传播渠道,采用传播手段,运用教育方法,将科学文化传播于公众,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助力社会构建理解、相信和运用科学的文化环境的过程。

  

  科普的本质是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所以科普与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素养(质)是指人能够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身,用科学的观念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现象,用科学的方式处理事务的一种符合科学的外在行为的内在条件。人接受并理解或领会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素养构成的重要部分,科学文化在人个体内化的程度是衡量科学素养程度的重要方面。科学素养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可以将所接受并理解或领会的科学文化转化为具有科学特征的行为的能力。可以认为,个体的科学素养是群体社会的科学文化及其形成的环境的微观单元。因此,构建科学文化环境,也就是科学普及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同等重要。如何理解此论断对于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充分重视科学普及的作用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创建设竞争硬实力,科普建设竞争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尽管有所差别,但要想赢得竞争,硬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所以科创与科普同等重要。为此,上海的科技发展规划将科创中心建设、科技发展和科普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而该规划的科普章节中,将构建与科创中心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文化及其环境,提升上海民众的科学素养作为了科普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要求。

  

  二、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科普章节的特点

  

  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科普章节的主要特点在于一个“新”字,即体现在规划着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目标,提出了上海科普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任务,在以往的科普发展中已经关注和重点考虑方面的基础之上突出在九个方面“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与以往发布的科普规划不同点在于,此次规划不仅强调科普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形式,更加强调科普发展的品质、水准和效率。比如,规划提出了“提高活动效益,优化市、区科普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全市科普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了上海要“打造全国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的目标;规划提出的相关任务和措施中都提出了相应的品质要求,包括科技教育、科学传播和科普资源建设等方面。

  

  (二)更加注重体系化推进

  

  这次的规划强调科普的体系化思想,将科普的供给和推进都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谋划。比如,规划中提出,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构建城市科学文化的要求;规划明确了“十四五”要基本形成较为完备有效的科普供给体系的目标;规划还提出了科普设施结构布局与科普体制机制,在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设施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整体化设计、系统化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化科学普及体系的要求。

  

  (三)更加注重社会化共建

  

  此次规划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形成主题突出、富有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科普活动体系,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要求,措施更具体、更明确。比如,建立健全科普工作部市合作机制,争取优质科普资源落地上海,强化部门间、市区间科普推动工作的协同;在社会层面强调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社会各方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推动和参与科普;在市场层面强调激发市场主体的科普内生动力,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进,以社会效益带动和服务经济效益的科普参与理念和措施。

  

  (四)更加注重精准化供给

  

  与以往相比,此次规划不仅继续强调针对不同科普受众群体,同时,更加注重科普供给内容、方式、形式和要求的差异化措施和要求,力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供给。比如,注重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和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措施;注重对职业群体的职业科技教育,包括公务人员、农村人员等;注重改善社区群众生活品质方面的科普发展;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方面的科普。

  

  (五)更加注重教育作用

  

  相较以往,此次规划把科技教育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来谋划,强调科技教育在科普中的作用,强调科技素质教育在提升市民科学素养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比如,特别强调学校科学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更加强调校内外科技教育结合;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科技培训;更加强调涉及科技的社会教育的作用。

  

  (六)更加注重专业化支撑

  

  本次规划在总结了以往的科普发展得失和绩效后提出了更加突出专业化支撑作为科普发展的新要求,强调注重对科普工作规律的总结和研究,以科普标准为引领,着力培育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注重提升科普供给者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用以逐步解决科普效率、科普品质和科普水准不够高,以及解决科普效果不够好等涉及科普专业化能力的问题。

  

  (七)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

  

  本次规划顺应了数字化等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作为科普发展的新要求,把数字化赋能和转型作为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新技术、新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培育在线科普新品牌,以数字化推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等措施。

  

  (八)更加注重基础意义

  

  本次规划针对目前科普理论和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提出加强围绕科技教育、科学传播、创新文化等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开展国内外科普发展动态跟踪调查研究科学评价科普项目、活动的实施效果,加强科普工作规律性研究和科普统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等措施。也包括提升科普队伍素质等要求和措施,包括提出推动科普地方立法,完善科普法制基础的任务。

  

  (九)更加注重资源集群化与国际化

  

  本次规划就了科普资源集群化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划要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馆,建设国内一流科普场馆集群,推动公共设施嵌入科普功能,构建区域特色科普生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普工作,加强国际国内科普交流合作,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直接对标有国际影响力的较高水准。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统筹国内和国际资源,加大具有国际水平的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升科普工作全球影响力。

  

  (季晓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