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实录: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0-02-13




2020年2月13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联影集团联席总裁张强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尹欣]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是我们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的第21场新闻发布会,大家辛苦了。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女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先生,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先生,联影集团联席总裁张强先生。 请陆敏总工程师介绍科技攻关助力疫情防控的工作。

[陆敏]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委聚焦疫情防控需求,协调汇聚各方资源,全力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今天借新闻发布会,就有关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建立健全应急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强化了与国家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持续跟踪和落实国家应对疫情联控机制科研攻关任务,结合上海科研优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做好科研布局。

[陆敏] 二是建立了跨部门的科技攻关工作组。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布局实施市级应急科技研发任务,组织科研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加快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流行病学、病毒病原学、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诊疗等领域的科研任务布局进行科学指导和支持。

[陆敏] 三是拓展了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在原有市区联动的科技工作机制基础上,协调各区通过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应急信息共享、创新平台共建等工作,全面参与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陆敏] 二、强化科研攻关力度和保障作用。紧急启动了应急科技攻关专项,聚焦流行病学研究、检测试剂研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陆敏] 目前,已实施6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首批科研资金已拨付到位。其中,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的传播模式,发展和扩散趋势等开展研究,分析传播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策略,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检测试剂研发方面,之江生物等三家企业开展的相关检测试剂攻关项目快速研发出检测产品,并获得国家药监局生产批件。

[陆敏] 截至2月11日,3家企业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232.5万人份。在应急药物和疫苗研发方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对一批已上市药物抗新冠肺炎的新适应症开展拓展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同时,药物所通过体外评价模型的建立和高通量筛选体系的优化,已初步筛选4万样批次化合物,加快活性化合物发现速度。

[陆敏] 斯微生物与东方医院合作开展了mRNA候选疫苗的研发工作,第一批小样已于近日送达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药效实验。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方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正加快生产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红外温度传感器,以支撑国内有关厂商生产;依图医疗开发出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已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地运用,全面提高了筛查效率。

[陆敏] 三、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8条”),2月10日市科委发布《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简称“16条”),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

[陆敏] 重点突出了“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减轻企业负担,调整本市创新创业载体考评体系,落实市政府“减免企业房屋租金”要求,对本市国有创新创业载体未落实的,将取消考评资格本市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并拓宽创新创业孵化类服务内容。

[陆敏] 二是聚焦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快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申请工作,取消现场路演,实行网上评审,力争5月底下达资金。

[陆敏] 三是聚焦服务企业效能,在创新资金、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方面最大程度压缩办理时间、加速资金到位;高企认定、高转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根据疫情需要调整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市科技政务“一网通办”,已实现技术合同、外国人才服务等9个“不见面”审批,其中2月3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相关业务“不见面”审批以来,办理量累计854份,日均107份。

[陆敏] 此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科委已第一时间将正确的防疫知识向公众普及宣传,加快构建了疫情科普内容的创制推广群,形成了协同联动的疫情科普工作网,以优质科普服务丰富公众居家防疫生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同时间赛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上海科技的力量。

[尹欣] 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

[央广] 请问陈凯先院士,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药物研发有什么新进展?世卫组织说疫苗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有望问世,您怎么看?

[陈凯先]药物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当前,对药物的临床需求十分紧迫。虽然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地寻找药物,应对此次疫情,但是药物研发是一个相对比较费时的过程。 

[陈凯先] 大家知道,新药的研究通常需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临床前研究的阶段,包括新药的筛选和活性的评价、药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还有制剂和药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这个阶段完成以后还要经过临床研究阶段,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试验。应该说,新药的研制有其客观规律和评审规范,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总的来看,目前上海相关的科研力量正加快攻关,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支撑。

[陈凯先] 比如,在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上海市也在积极推进一批已上市药物、或者至少已经具备一定临床研究基础的药物,包括羟氯喹等,开展抗新冠病毒肺炎新适应症药物研发。其中,氯喹在体外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很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已被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作为临床试验药物。日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药集团联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启动了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

[陈凯先] 在治疗新冠肺炎新药的研究方面,上海正在组织优势力量,加快新药发现和研究的速度。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测定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高分率晶体结构,可以提供给药物研发的科技人员开展新药研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攻关团队围绕建立新冠病毒蛋白水解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等开展研究,以期快速发现活性化合物,突破新药发现速度的瓶颈。

[陈凯先] 日前已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评价模型的微量化,建立及优化了自动化筛选体系,并完成了4万样次化合物初步筛选,发布了30个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化合物清单,这将有力地推动抗新冠病毒肺炎药物的研发。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和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两个P3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了共计4株新冠病毒毒株,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陈凯先] 大家也非常关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我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疫苗研发的过程和周期。疫苗通常可以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陈凯先] 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

[陈凯先] 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所以,疫苗的研发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围绕着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有些已经取得了进展。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还需要一步步的研究结果的验证。

[新闻晨报] 联影主要做医疗影像设备,能否介绍一下在抗疫过程中主要提供了哪些支持?哪些设备和技术作用比较大?

[张强] 疫情发生以来,联影已经和股东一起捐赠了价值1.1亿元的医学影像设备及防护物资;十几天内,向全国各地紧急发出200多台抗疫急需的CT和DR设备;春节期间,我们有近300位工程师、服务人员、培训人员在全国各地的医院奔忙;在湖北一线,我们有近100位同事,其中半数在武汉,24小时响应医院需求。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医院对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张强] 第一是适应疫情的高性能我们提供医学影像设备,避免医患感染。比如,针对病毒传染性强的问题,我们为医院提供了两类设备。一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天眼CT,医生无需进入扫描间,设备通过智能识别患者身体部位,就可以自动完成患者摆位和扫描等流程。二是搭载“可视化曝光”技术的X光设备,医生在安全范围内可实现隔室遥控曝光,在减轻医生承受辐射剂量的同时,减少医患接触。目前,包括武汉火神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都在使用这些影像设备。

[张强] 第二是对方舱CT(应急放射科)方面的支持。随着疫情发展,武汉开始紧急建立多个方舱医院。方舱医院大多是临时性场地,对CT设备环境的适应性、扫描效率和稳定性、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联影第一时间启动并迅速完成了“方舱CT”的研发与生产发货。“方舱CT”具有独立于医院的“箱体式”设计,占地面积小,快速拆装,插上电就能用。目前,联影已经向武汉捐赠了价值5000万元的方舱CT。

[张强] 第三是为疫情防控提供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全套解决方案。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新技术,正不断应用到抗疫中。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正逐步应用于一线医院。我们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能帮助医生定量分析,分流患者,辅助医生决策。现在已经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瑞金医院部署上线。互联网医疗技术帮助定点医院患者分流分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联影搭建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第七医院影像云平台”运行十来天,已经完成3200多例远程诊断,为快速检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黄冈市大别山医院,我们的远程系统正在逐步部署上线。

[尹欣] 我再补充一下,这两个系统,上海发布都将公布登录和填报的指南。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8条”中,提到了中小企业承租本市国有企业的经营性房产的,包括对一些创业基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减免租金,目前这方面落实的情况如何?

[陆敏] 自“28条”举措出台后,市科委即刻落实,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关于沪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央在沪科研单位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助力创新创业企业抗击疫情的倡议书》等。倡导全市创业孵化载体全力支持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抗击疫情、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帮助企业减少因抗击疫情延迟复工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陆敏] 全市国资创业载体积极行动,响应免收房屋租金的举措,如:杨浦创业中心、漕河泾创业中心、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园孵化器基地等正抓紧排摸入驻企业情况并研究制定减免方案,进一步明确减免对象、申请程序、减免方式等操作细节;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房租减免金额将超过2亿元。我们也高兴地看到,部分民营载体也及时跟进,如紫竹高新区、华平众创空间等也比照国资对符合条件的入驻科技型企业给予房租的减免。

[陆敏] 除了房租减免外,各载体也通过不断强化孵化服务为入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如部分载体加大了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入驻企业特别是疫情期间持续生产资金缺口较大的企业对接融资渠道,由载体提供担保增信或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的补贴。

[陆敏] 部分专业化载体利用自身优势,对于入驻企业委托试验、开发测试等费用进行减免,切实为企业减轻研发成本的测试成本负担。如,“尚研科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孵化中心不仅为33 家入驻创业企业减免房租,还为其2-3 月份在上海汽车检测中心业务范围内花费的测试费 5 折优惠,今年余下时间 8 折优惠。后续我们也会加紧推广推进的力度,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一政策的优惠。谢谢。

[新民晚报] 市科委发布了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16条”举措,其中提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下拨提前,能否介绍下具体情况。

[陆敏]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市科委在培育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不断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与服务链。其中,创新资金政策侧重于支持本市上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的初创和小微科技企业。

[陆敏] 前几年,创新资金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市各区和有条件的众创空间,通过70余个分赛点的近四百场次路演,以“赛马”机制汇众智、聚资源,更好、更大范围地服务小微科技企业。大赛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的可列为创新资金立项项目。以往一般资金都会在第三季度拨付到企业。

[陆敏] 为帮助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这次我们加快启动年度创新资金这一涉及大范围初创期和小微科技企业、普惠性支持的申报工作。一方面,申报通知将提早到2月14日(明天)发布;另一方面,不同以往现场路演,这次采取网上评审,不安排答辩;简化流程,取消春节前原定的专题赛设置,目标是更快更便捷,争取5月份资金就能拨付到立项企业手中,预计惠及小微科技企业超过2000家,市区共同落实资金超过4亿元,普惠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

[陆敏] 对于此次参与疫情防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我们将在申报系统中设置相应内容,在后续评审立项过程中,我们将扩大对此类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欢迎各个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申报过程当中。具体申报的条件和通告,各个企业在上海门户网站“一网通办”以及“上海科技”网等都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