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二年纳米科技专项申请指南
发布日期:2002-05-27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1nm-100nm之间)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结构、特性和应用。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与器件、纳米生物与医药、纳米检测与表征等方面。上海市设立纳米科技专项,旨在促进上海市纳米科技的研究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纳米科技专项支持具有原创性、先进性的纳米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特别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的工程化与产业化项目。

  纳米科技专项鼓励有关单位支持并参与项目实施,选择研究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科研开发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承担项目,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究特色的项目,积极推进纳米技术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发展。

一、纳米科技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市场需求,应用纳米科技对上海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高科技领域进行渗透、交叉、融合,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行技术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重点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突破工业化规模生产的技术瓶颈,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项目完成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规模化生产或示范基地。

研究内容:
1.无机纳米颗粒复合聚氯乙烯塑料专用制品工业化制备技术。
2.具有纳米结构高性能和功能性涂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
3.高聚物/纳米复合专用树脂、功能纤维和纺织工业化关键技术。
4.应用于电子与信息领域中的纳米复合膜材料。
5.纳米技术用于水处理工程化的关键技术。

二、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应突出前瞻性,符合国际发展主流,结合国家重点发展目标以及本市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在新思路、新发现;对机理的研究重点在科学方法上的原始创新。

  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重点解决纳米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技术、新型工艺和其它共性问题。技术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必须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对引进技术二次开发的研究应突出自主创新,对获取的创新性成果必须申请专利。

  1.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纳米材料是发展纳米科技的重要基础,突破纳米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

  1.1纳米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研究规模化生产中纳米颗粒的形态控制、分散、表面改性和组装技术,开发纳米颗粒材料规模制备的关键设备;研究纳米管、纳米薄膜等纳米材料制备的新工艺、新方法,探索其形态结构和性能控制新技术。

  1.2纳米金属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研究开发具有优异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纳米金属材料,探索低成本、环境友好、高稳定性的规模化纳米金属合金制备技术;研制包括纳米硬磁、软磁材料和巨磁阻材料在内的纳米磁性材料;研究开发高性能电器和电工材料、突破特种用途的纳米硬质合金的关键制备与合成技术。

  1.3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
  研究开发具有高韧性、高塑性及高力学性能纳米陶瓷及复合材料,开发功能性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

  1.4新型结构纳米材料制备和形态控制技术
  研究适合在催化、生物大分子分离、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
传感器、平面显示器和半导体等领域应用的新型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介孔材料。

  1.5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突破有利于进行工艺操作的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合成关键技术;研究特种纳米复合材料,如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宏观特性与其纳米结构、表面与界面特性之间的关系。

  1.6纳米材料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突破一批纳米材料应用技术,促进纳米科技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纳米材料在支柱产业中的应用技术。研制多用途功能纤维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涂层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润滑材料、减摩耐磨材料以及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纳米级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以及高效储氢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纳米硅及纳米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汽车尾气净化的纳米材料和纳米介孔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2.纳米电子学与器件
  纳米电子学与器件是纳米科技中最富有战略性的研究。重点探索新型纳米电子器件的原理与方法,开发纳米电子与器件所需的新型材料及纳米传感器,力求在纳米器件的制备加工、工作原理及构建理论等方面取得突破。

  2.1纳米电子学器件量子效应研究及器件集成技术
  研究纳米尺度电子的量子输运过程,探索新的纳米电子器件及电路构建技术,发展单电子器件、共振隧穿器件、自旋电子器件或其它利用物质在纳米尺度时具有的特殊性质而制成的量子器件及相关集成技术,鼓励探索制备纳米电子材料及器件新方法与新技术。

  2.2新型存储器件及相关技术研究
  研究高性能存储器的关键技术及原型器件;研究纳米存储技术涉及的材料体系、组装结构、工艺与相关性能;研究纳米结构的光存贮材料及纳米光信息存储薄膜;重点研究新型塑料半导体存储技术及半导体纳米线随机存储器。

  2.3纳米传感器及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基于纳米功能材料光、电、磁、热、化学、生物和机械等特性的纳米传感器;研究纳米功能材料在其它微电子及机械系统领域的应用,鼓励采用高敏感纳米功能材料开发生物、食品、药物及环保等领域的纳米传感器。

  2.4 纳米机械、纳米操纵及纳米加工技术
研究纳米器件驱动、传输及控制的基础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具有特种功能的纳米操纵器、微米/纳米机器人的关键部件;突破大量程、连续工作的纳米驱动、定位及控制技术,实现具有实用意义的纳米驱动及定位集成器件。

  2.5纳米分子电子材料
  研究用于纳米计算机的分子电子材料,研究用于纳米激光光源、纳米发光二极管的纳米材料制备和发光机制;研究一维半导体纳米电子材料及相关薄膜的制备、加工与操纵技术;研究有机分子场效应管和门电路用材料;研究纳米信息显示材料与技术中的基础问题;研究制备纳米电子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3.纳米生物与医药
研究纳米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的关键技术,促进传统医药领域的技术进步、突破药物靶向定位及药物缓释、疾病早期诊断等,以推动医药行业的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3.1纳米材料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具有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以及微观结构、体内易吸收易降解特性的纳米材料;研究在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产品分离提纯等领域适用的纳米材料。

  3.2药物的纳米化制备以及修饰
研究具有药效学特性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表面修饰以及与生物活性的关系;重点支持利用纳米技术提升传统医药的制备工艺和技术。

  3.3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研究应用纳米颗粒装载药物进行靶向性输运,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3.4纳米检测与医学诊断技术
  研究纳米检测技术以及基于量子点的纳米生物点的检测技术;研究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纳米技术实现无创、实时、动态测量或检测技术。

  4.纳米技术中的性能测试与评估技术
  研究纳米尺度下的检测与表征技术是发展纳米科技的基础,加快纳米测试和科研协作网络平台研究。

  4.1纳米材料的测量、表征与仿真
  研究纳米材料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等的分析测量方法,建立纳米材料的尺度、结构及相关性能评估体系,探索和发展新的检测、表征与仿真技术;研究和开发相关仪器设备、器件和计算机仿真软件。

  4.2纳米尺度下的计量和标准研究研究纳米材料、纳米器件以及其它与纳米技术有关的计量标准和性能评价方法;制定纳米产品、纳米器件的检测技术和相关检测标准。

  4.3纳米材料标准测量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具有共性的纳米材料的标准测量元件,逐步建立并完善纳米材料评价体系的数据库。

  申报注意事项

  申报单位和个人可根据本项目指南提出项目申请,在提出申请时应注意:

  1.申报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必须由三家以上单位联合申报,
其中至少有一家企业参与;合作单位应出具合作的有关合同、协议或相应文件,申报项目必须具有充足的自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在申报材料上注明“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2.申报基础研究,必须具有较强的学术梯队,研究队伍结构合理,特别鼓励学科交叉和联合申报。在申报材料上注明“基础研究”。

  3.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必须是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应出具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和应用单位的证明材料;鼓励产学研结合。申报单位和个人应注重多家联合和配套的自筹资金。

  4.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参照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有关规定,鼓励年轻科技人员领衔申报。本指南中所有项目均按2年计划申报。

  5.项目申请人须提交:⑴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编制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可行性方案(stcsm.sh.gov.cn)。⑵相关背景材料、项目查新报告(包括知识产权状况)、有关证明和参考文献的复印件。

  6.项目申报受理日期:2002年 5月30日至2002年7月30日。项目申报材料一式8份,送(寄)到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地址:北京东路668号上海科技京城裙楼A436 邮编200001,注明:纳米专项)

  7.咨询电话:53089576;传真:53082321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