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2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18

沪科建复〔2023〕21号

  

徐赤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上海市科学技术预算投入比例及2022年上海市预算执行情况中的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完成率低的问题分析与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2022年度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总体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9393.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86.3亿元,占比4.1%,其中市级168.9亿元、区级217.4亿元。

  

  市级科学技术支出年初预算数244.6亿元,年内进行预算压减调整后预算数为211.6亿元,实际执行数为168.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9.8%。其中,市科委部门预算支出60.5亿元,部门预算执行率99%。

  

  近年来,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引领撬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了“压舱石”关键作用。2022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总量和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预算执行率偏低、支出总量下降。国家未全部下达国家战略任务的研究经费,上海配套预算未执行完毕,涉及经费约22亿元;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进度受疫情影响,财政据实拨付项目经费,与预算差异约5.6亿元。二是全市财政预算支出总量扩大导致科技投入占比进一步下降。2022年由于疫情防控和支持经济恢复重振、基本民生保障等财政重点支出需要,全市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整体支出比2021年增长11.4%。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重点任务

  

  根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结合上海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市科委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聚焦重点任务,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强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活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动科创中心功能升级。

  

  1、持续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央地对接协同,落实地方委托管理任务。二是积极培育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三是支持在沪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完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四是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开展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实验技术和实验仪器设备研发,推进设施开放共享。

  

  2、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一是建设世界一流研发机构。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开展世界一流的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支持李政道研究所、期智研究院、树图研究院、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运行,加快建设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超异构融合计算芯片与WEB3.0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健全完善市级科研基地平台体系。深入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联动15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持续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级。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体系。三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财政引导,运用金融、税收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大企业开放创新,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3、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一是加大力度引进集聚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强化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平台的集聚效应,集聚一流领军人才,强化团队整体建制化引进机制,加快打造重点领域国际人才高地。二是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涌现、蓬勃发展,梳理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分阶段资助体系,完善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加大浦江人才、启明星计划等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实施力度,鼓励青年科技人才从事基础学科和新兴、边缘、交叉领域研究。

  

  4、加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前瞻布局。一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按照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组建自然科学基金,扩大资助面,提高资助强度,强化重点领域有组织科研。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和“探索者计划”。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瞻技术布局,重点围绕“3+6+x”的产业体系发展,组织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前瞻布局6G通信、元宇宙、区块链、新材料、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重点技术研发,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5、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是着力打造标杆孵化器,市区联动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孵化成效显著、示范效应明显的标杆孵化器,支持标杆孵化器拓展“硬服务”能力,打造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成果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二是设立上海科技创新基金,定位于功能性母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三是深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或大科学工程,加快推进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高水平办好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成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吸引优秀创新资源来沪落地的重要平台。

  

  三、深化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市科委将着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改革,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创新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加快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

  

  一是强化部门间的统筹联动,聚焦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部门间协同,整合优化各类科技计划,围绕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关键技术、重大战略产品设立攻关任务,聚焦重点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强化与社会资源的联动,形成多元科技投入格局。成立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吸引集聚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设立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加速机制,有效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三是强化与企业创新主体联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实施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挂帅”、里程碑式考核、赛马制等新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企业“出题人”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科技投入,促进新场景、新赛道驱动的科技创新。

  

  四是强化市区联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进一步强化财政科技资金市区联动投入模式,引导各区主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资源配套力度。通过标杆孵化器的建设和市区两级投资基金联动,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落地实施,支撑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培育“科创核爆点”。

  

  五是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落实《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改革举措,系统设计、统筹优化各类科技计划、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机构式资助和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包干制”实施范围,加大“松绑”“解绑”力度,为科技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减负。完善绩效管理,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从重立项向重结果转变,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下一步,市科委将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建议,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梳理凝练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能。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