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7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18

沪科建复〔2023〕28号

  

詹婷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相关政策支持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结合金融科技领域最新政策,详尽分析了金融产业数字化以及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结合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正在按照本市的相关工作部署,推进有关工作及计划。

  

  一、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打造上海金融科技高地,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吸引集聚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市财政局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优化完善有关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将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纳入上海金融机构财政扶持政策范围;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全国性头部企业以及重要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在沪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参照持牌金融机构进行开办、租房、增资及专项扶持。近年来,上海市区两级出台多项政策,全方位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在沪发展。2023年2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联合印发《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支持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发展,对于经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总部,可以获得开办资助、重大项目专项资金、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落户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各区层面也在积极出台落地政策,例如普陀区发布《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产业实施意见》,对重点科技金融企业、金融性功能机构给予落户资助、房屋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松江区发布《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总部型、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给予开办费等多项支持。

  

  二、强化金融科技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建成落地,已吸引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长江养老保险、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国泰君安证券、东方证券等重要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部门及中国信通院、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国家级功能支撑平台的相关实验室入驻,华控清交、零数科技、华院计算等16家科技企业也已进驻创新中心内设的“创新监管联合实验室”,进一步联接金融与科技资源,为金融科技应用者、开发者、参与者提供了协同合作的创新平台。二是推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在沪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等,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立信金融学院等均设立了金融科技相关研究院所,交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信托登记公司联合行业内外机构在沪设立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诺贝尔奖得主、上海纽约大学、张江集团在浦东张江共同创立了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浦发银行分别与华为、科大讯飞、IBM、Teradata等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太平金科与中国移动、腾讯云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建保险创新实验室等。三是围绕金融科技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全链条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如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建设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建设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上海移动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建设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以科技创新促进上海城市金融服务能级的提升。

  

  三、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一是积极支持在沪高校金融科技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如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和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重点开展金融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在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选拔中,2020年将金融科技单独分组选拔,共评选出领军金才4人,青年金才5人,着力发现和挖掘数字和科技方面的金融人才;三是健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借助“产、学、研、金、科”的结合,推动金融科技企业与在沪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交大高金学院已推出“金融科技师”的培养认证;四是创新金融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构建评价框架、明确评价维度、细化评价要素等方式,探索金融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五是用好陆家嘴论坛等论坛、研讨和培训平台,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服务宣传力度,推进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对话和高端人才交流;六是金融系统各类机构对数字化金融的关注,加大了相关专业管培生的引进与招募,加强了信息科技、数据分析等工作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普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金融科技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拓展,着力实现更多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感谢您对上海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