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6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19

沪科提复〔2023〕39号

   

黄勇平、龚继明、苏良碧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创新生态提升上海创新活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我市科技发展的整体性长期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重视原始创新成果创新与转化、解决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住房保障、构建长效科技创新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建议,对于我市科创中心的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于“长期布局,重视原始创新成果和原创企业发展”的建议方面,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原创成果的形成和转化,如,《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前沿优势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在若干重要基础研究领域争取成为世界领跑者,加速形成科学发现新高地”。实施探索者计划,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自由探索与战略导向相结合,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与重点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联合开展“探索者计划”,推动企业布局前沿性基础研究。在《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中,明确支持一批“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重大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市发展改革委委托专业投资机构对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价,并每年组织专项承担单位向社会产业投资机构进行集中推介,进一步提高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在支持原创企业方面,持续深化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政策,打好资金引导、人才落户“组合拳”,鼓励企业原创成果转化,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近1.6万项,落实专项资金超120亿元,落户转化人才3000余人,近80%高转项目实现产业化,超过28%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关于“切中要害,切实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的建议方面,我市推出一系列举措,为科技人才解决科研生活的后顾之忧。一是推动落实《上海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召开市级人才公寓对接会(市科技系统专场),积极落实本年度市级人才公寓实物配租工作;制定市级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申报范围,组织申报市级人才租房补贴,2022年,入选1618人次,总金额3883.2万元。二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根据国家有关年报统计,本市高校院所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成果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个人奖励(按合同额)累计超过40亿元,奖励人次近7万人次。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赋权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赋权成果超过200项,教师阳光化创业超过100家,交大周边师生校友创业企业超过500家。三是持续实施科技人才减负行动。2019年以来,市科委通过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政策,持续实施减负行动,加大力度给予人才宽松的成长空间,已实现科研计划项目申报“一网办”“无纸化”“免盖章”“无签字”,全流程在线办理。对于不必要的表,不再填写。自2020年起,逐步扩大“包干制”改革试点范围,将部分科研单位承担的自然基金项目和软科学研究计划中的“自选项目”和“青年项目”全部纳入试点,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关于“创新生态,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的活力”的建议方面,一是逐步构建起“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科技企业培育链、政策服务链,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企数量超过470家,高企密度全国第一;科创企业上市培育成效不断提升,至2022年底78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全国第二;市值1.48万亿元、全国第一;多维度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企业发展,“高企贷”“科创助力贷”等创新产品不断推出,2022年科技信贷产品服务企业达6547家,授信规模达1951.4亿元、同比增长23.19%。二是推动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供需对接体系,一方面,市区合力布局中国商飞、微创医疗等73家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释放大企业创新需求、开放产业链应用场景,促进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协同;另一方面,一平台(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一展(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一赛(创新挑战赛)组合发力,加速疏通双向链接快车道,InnoMatch平台自2022年8月发布以来,征集国内外1385家创新企业2617项需求,对接率超过46%,意向和正式交易18.3亿元。三是合力建设各具特色的“环大学”创新创业集聚区,深化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吸引更多“硬科技”初创公司扎根上海。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大零号湾”投入使用的科创载体16个,总面积56万平方米;核心区入驻企业达550家,获得市场融资超80亿元。杨浦环同济知识创新圈、宝山环上大科技园、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等“环大学”双创载体加快建设,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与汽车城核心区、大众总部园区、汽车零部件园区衔接,聚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出行与智能网联等技术领域,辐射带动形成产业高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策源未来。结合你们的建议,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面向”和“四个新”“四个第一”的战略要求,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聚焦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包容普惠的创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感谢你们对本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