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83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19

沪科提复〔2023〕42号

  

张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五个新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提案立足五个新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构建创新生态,提出“布局多层次创新平台”、“加快创新型产业布局”等建议,对推进新城高质量发展、强化新城特色功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上海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制订出台《关于推动向新城导入功能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三个一批”,即主动“导入一批”,推动功能性机构将部分重要功能向新城布局和集聚,加快“提升一批”,整合并提升已经在新城发展的项目和平台的功能和能级;谋划“新建一批”,将新设高能级的企业总部、科创、品牌等功能导入新城。

  

  关于“布局多层次创新平台,扩大创新成果供给”的建议。在引入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方面,一是根据各新城定位、主导产业发展的情况,《实施方案》梳理提出了“十四五”期间70项拟向新城导入功能的事项清单,并发布第一批25项重大功能性事项。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比如,新设立的上海健康养老集团已落户南汇新城,上汽集团创新研究院开发院已在嘉定新城注册成立,复旦大学在青浦新城规划布局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二是推动新城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五个新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约20家,占全市比重1/5,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0家,占全市比重超过1/3;拥有智能网联汽车、增材制造、先进激光、海工装备、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多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嘉定创建了国家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战略部署,根据相关科技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夯实新城功能,持续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在组建未来产业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方面,推动五个新城吸引集聚产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未来产业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奠定基础。例如,嘉定新城集聚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10多家高能级科研院所,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青浦新城集聚了一批国家级及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建设华为研发中心;松江新城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集聚了一批国家级或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奉贤新城集聚了生命科学、创新生物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一批创新机构;南汇新城集聚了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在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方面,持续加强政策供给、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形成从“创新创业团队-中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科创企业上市培育”的全链条的培育体系,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中,重点引导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持续深化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政策,打好资金引导、人才落户组合拳,鼓励企业原创成果转化,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近1.6万项,落实专项资金超120亿元,落户转化人才3000余人,近80%高转项目实现产业化,超过28%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关于“加快创新型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创新浓度”的建议。在支持先进制造业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方面,认真落实《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正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引导突破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高温合金叶片、高端芯片等一批关键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技术,开发一系列新产品,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继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3+6”产业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未来技术预测,明确主攻方向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开展前瞻布局,力争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在以场景开放支持新赛道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落实全市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推动新城围绕主导产业和“一城一名园”,加快布局新兴产业。例如,支持南汇新城发挥制度开放优势和前沿产业集群优势,聚焦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重点领域,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嘉定新城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拓展布局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支持松江新城建设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发展数字经济。同时,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围绕新城数字设施、公共空间、数字家园、未来产业,首批推出了24个新城重大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吸引全球资源率先示范应用。在鼓励研发服务产业化发展方面,以新城为重点承载,发挥新城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优势,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通过点上重点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自主技术攻关、应用推广牵引等方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同时,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围绕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材料数字引擎等方向,组织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关于“完善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创新支持力度”的建议。在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提高创新效率方面,2019年起,市科委为创新探索科研攻关的新模式、新机制,委托相关学者开展预研工作,汇总梳理国内外“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专员制”等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案例,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020年,市科委启动“揭榜挂帅”工作试点,并于2021-2022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探索建立符合“揭榜挂帅”特点的全流程项目组织、管理和支持模式。主要做法和成效包括聚焦产业领域凝练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搭建政府与企业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模式;围绕管理全流程集成机制创新;面向全国招募揭榜者,不设行业、地域限制等。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加强对“揭榜挂帅”项目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持续深化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研究出台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更好体现、巩固试点成果。强化部门间统筹联动,丰富新模式新方法。在提升科技金融政策灵活度方面,发展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信贷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为科研基础设施、科技重大项目、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提供长期融资服务,加强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各类科技金融业态跨界联动和创新。在建立差异化产业创新评价机制方面,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政策,重点研究制定本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差异化绩效评价体系。对应用类科研项目,从重立项向重结果转变,将绩效评价结果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等情况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推动上海技术交易所建立健全适应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科技成果确价体系,同时基于财政资金支持但未转化成果探索建立强制挂牌和服务机制。

  

  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支持新城大力引进集聚产业创新资源,一是围绕新城主导产业,加快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深化“校地合作、院地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二是加强创新型企业总部招商引资,推动领军企业、高能级企业技术中心来沪设立创新型企业总部,发挥其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优势,推动与新城中小企业、创新团队开展合作,发展生态型协同创新模式。三是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形成创新型企业总部、链主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等共同组成的产业创新生态,鼓励发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发展生态主导型创新联合体。四是培育发展研发服务产业,制定吸引集聚企业研发机构,推进研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加强政策集成,支持新城加快创新成果本地转化。

  

  感谢您对本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