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初评揭晓
发布日期:2001-09-05

  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初评结果已于近日揭晓。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近400位专家分成15个专业评审组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初评出获奖项目299 项。其中推荐为一等奖的有36 项,占获奖总数的12 %;二等奖110 项,占 36.8 %;三等奖153 项,占51.2%。

  2001年度是全面贯彻实施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以及市科委发布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细则》的第一年。根据本市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精神,扩大了奖励对象。申报奖励对象不再局限于本市市民、组织,而是只要在本市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取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有专利技术或产品,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组织和科技人员均可申报本市的科技进步奖。上海的单位和个人在推进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推进中西部合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也可以申报市科技进步奖。这次评审还完善了评价体系,调整了专业评审组的设置和评价指标,完善了科技成果的评价依据,改变过去以单一专家鉴定报告为依据的做法,专利证书、行业准入证书、新药证书、成果转化认定证书、新产品证书、检测报告、应用(引用)及社会公认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评奖依据。

  从初评推荐结果看,今年的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数量较往年大大增加,这其中有国家各部委按奖励制度改革的要求不再专门评奖,有关高校和中央在沪单位积极参加上海地区评奖的因素,但在更大程度上,也充分反映了上海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取得了新的成效。今年初评获奖项目的主要特点有:

  1.出现了一批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起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科技的整体实力。今年被推荐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达36项。获奖项目中属国家、部委和上海市下达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工程项目有173项,占获奖总数的58%。以信息技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为主的应用开发研究项目有165项,占55%。

  2.反映"两个点"的项目明显增多。一是一批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如被推荐为一等奖的《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制备》项目,首创使用简洁直观的导纳谱,并计算出量子点能级图;突破了硅分子束外延过程中的表面偏析和界面原子互混等难题,制备出大小可控高质量锗硅量子点,其最佳值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发表论文120篇,SCI收录60多篇,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又如《通过金属配位作用而实现的一些高选择性合成反应》项目,该项研究在金属配位作用,引导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文,其中有SCI收录55篇,被国内广泛引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专利3项。二是出现一批能形成经济增长点的项目。如被推荐为一等奖的《宝钢高炉喷煤技术》项目,解决了高炉喷煤的18个难题,突破了传统炼铁界对高炉喷煤理论,已申请发明专利,形成16个技术秘密,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涌现出了一批体现"两个融入"的项目。在获奖项目中,具有国际品牌并在国内拥有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如上海三菱、上海大众、朗讯、贝尔、阿尔卡特等企业的科技成果,有23个项目获奖,占获奖总数的7.7%。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上海帕萨特轿车》项目,通过消化创新,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获奖人员中,既有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外籍科技工作者,也有留学回国人员。

  在获奖项目中,还有上海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并取得显著成就的项目,尤其在中西部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恶嗪类氯化钠浮选药剂合成新工艺及其在反浮选氯化钾生产中的应用》项目,该项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在西部开发青海湖钾肥生产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今年获奖项目中,有160家各类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或与高蒋联合开发,获得了奖项,占获奖项目的53.5%,企业已逐步成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上海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高等院校被推荐获奖的项目有106项,占35%,体现了高校在技术创新源泉培育方面的实力。

  5.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荐获奖项目中属国际首创的有44项,国内首创190项,关键性技术或理论有重大创新46项,三项合计占获奖项目的94%。项目总体水平高,属国际领先水平的有2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85项,属国内领先的86项,属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项目占98.9%。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多,已获得国外发明专利的有23项,已申请国外发明专利的有7项,已获国内发明专利的有29项,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的有94项,已获实用新型专利的有73项,共计226项。与去年73项相比,增长了近210%。如《73CM多媒体彩色显像管》项目,其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获得专利14项,其中3项为发明专利。

  6.有一批反映上海城市基础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了推荐。如《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项目,不仅是信息技术大规模开创性应用的一个范例,而且率先实现了三网合一,建成了以IP为基础的、传输带宽最宽、国际最先进的城域网之一。《上海科技馆工程研究与建设》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科技展示理念,展示手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筑施工中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将在青少年教育和社会公众科技素质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

  7.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今年推荐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中,共有科技人员2500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33.5%,36岁至45岁的占27.6%,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占61.1%,比去年增加了9%,表明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已脱颖而出,成为我市科技创新重要的骨干力量。

  按《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初评获奖项目9月5日起在上海科技网(stcsm.sh.gov.cn)和9月7日的上海科技报刊登全部推荐名单。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初评获奖项目持有异议的,或对项目中有文字错漏,需要更正的,应当以真实身份书面向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提出。办公室地址:中山西路1525号上海技贸大厦1201室,邮编,200235。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