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主题:上海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市科委访谈(2015-11-22)
  • 访谈时间: 2015-11-12 10:00
  • 访谈嘉宾:陈杰 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嘉宾: 陈杰 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简介: 陈杰 男,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博士。历任市纳米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上海市科委基地管理处处长,上海市科委发展计划处处长、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中心主任、市科技奖励办主任、市技术市场管理办主任,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2012年9月起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周末好!欢迎大家在调频93.4,中波990,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收听正在为您直播的政风行风节目。我是主持人李彬,今天来到直播间的是上海市科委的副主任陈杰,陈主任您好。

 

  陈杰: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很高兴能够来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代表市科委对于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上海市科技创新工作及市科委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感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与社会大众又有了一次沟通交流的机会。

 

  我们也很愿意向各位听众介绍上海市科委的有关工作,听取大家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并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上海市科委是市政府的组成部门,它主要是主管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它具体有三方面的职责,一个是负责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主要包括研究科技发展当中的战略和重大的问题,起草制定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法规、政策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第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的科技创新的任务,主要着眼于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组织优势的力量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当然这当中还包括一些重要的研发基地的建设,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三个方面是协调推进创新创业的体系建设,主要是重点推进科技的创业服务,科技的金融服务转移,公共平台建设,以及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也将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方式和手段,积极优化上海科技创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力量。

 

  

 

  主持人:

 

  陈主任介绍了一下科委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我们今天这个节目主要是围绕目前现在都一直在关注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众创空间等等问题展开,各位听众朋友有哪一些是要与陈主任交流的,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2780990来参加到节目当中,同时欢迎大家在阿基米德当中找到政风行风热线的社区,在我们直播帖后面给我们留言。同时我们节目还在看看新闻网进行视频的直播,大家可以登录网站,收看收听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

 

  陈主任您好,我们阿基米德平台上,已经有很多听众留言了,大家对于上海的创新创业还是非常关注的,有位听众朋友叫傅家乐(音),他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上海的创客空间也是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上周他看了电视的1/7节目,提到了上海创客的烦恼,说上海和深圳及北京的差距,从我们上海的角度来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我也准备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我们讲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我知道上海前一段时间推出了很多的政策,政策这么多扶持的力度也不少,但是如何让它落地,真正帮助到企业呢?

 

  主持人:

 

  确实如主持人所说的,上海今年无论从市级区级层面都推出了很多“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政策,实际上我们始终觉得,它要更多的充分的调动市场的力量,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工作,所以可以看到,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的意见当中,实际上也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随之配套政策,就是出台了《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主要主旨是指导意见,而不是一个很具体的实施的一个细则,因为在整个的政策的出台的时候,我们也反复的认识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充分的发挥社会的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当然政府这个过程当中,要做好什么呢?要营造好创新创业的环境的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这个方面当中,是政府和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过程。

 

  主持人:

 

  要多方共同来发挥这样的一个作用。

 

  陈杰:

 

  对的。

 

  主持人:

 

  我们简单来回应一下这位听众朋友,我们上海跟其他城市,在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方面,以前有差距吗?或者我们现在跟其他城市相比,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

 

  陈杰:

 

  其实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来看,如果从上海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上海也有自身的优势,而且上海的创新创业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推动创新创业的工作,从那时候开始,全国第二家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就在上海进行了建立,十多年来,上海整个的创新创业工作,都在稳步的推进工作过程当中。上海具体的自身优势来讲,我觉得它的优势主要是在综合性,首先上海具有非常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个人认为创新创业必须和我们产业体系能很好的融合起来,上海背腹于长三角,有非常齐全的产业配套,给我们广大的创业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的力量。第二个上海拥有非常丰富的科教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对创新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第三个方面上海其实是个非常国际化的都市,而且我们很多的政府的一些的通行的规则,包括我们市场的营商环境,相对来讲是比较接近国际化的水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够更好的跟国际上进行接轨,第四个还有我们金融中心的建设,实际上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为我们创新创业提供了非常强大的资本的支撑。所以这几个方面,综合来讲,上海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创业的综合优势。

 

  主持人:

 

  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在,同时我们在后天相关的政策扶持,包括市场环境的营造方面,上海也有自己的这样的一些独特的做法。我们来接听一位谢女士的电话,我们看谢女士有什么问题要问,欢迎大家拨打我们的电话,如果您是创新创业者,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和上海市科委陈主任沟通,了解上海的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也希望帮助您,我们马上来接通谢女士,谢女士您好。

 

  谢女士:

 

  主持人好,陈主任好,是这样的,我这边有个问题,因为看今年上半年,科委这边有个“科技创新券”的新的名词出现,我这边是个创业的团队,想问一下,这个创新券该如何使用,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是不是能申请到,同时这个券使用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

 

  好的,陈主任?

 

  陈杰:

 

  您的问题很具体很实在,我想分两个部分回答,第一个“科技创新券”其实是一种权益性的凭证,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的一些创新服务。应该来讲,其实它的申请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凡是本市注册并在本市纳税的一些中小微的企业,以及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还未注册的,但是已经经过一些科技孵化器的苗圃孵化团队的都可以申请,上限是十万元钱。具体的申请步骤,我们有个详细的介绍,主要是登陆上海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写。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团队,由你所在的苗圃帮你填写,附上相关材料扫描上传就可以了。整个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也是无纸化的申请的过程,五个工作日就能得到结果。应该来讲,上海市科委创新券的实施是在全国是第一家,我们前两年就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的创新券在上海包括江浙附近的区县进行了很有效的实施,现在我们是在上海整个全市的范围内全面的铺开和展开,更多的是希望能充分调动社会上各方的科技资源来为我们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创业团队来进行一些服务。前一阶段,我也到了一些众创空间,他们说对于这些创业团队来讲,他们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他们苦于他们需要一些仪器设备帮助他们实现这些好的想法,所以他们希望能尽快的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得科技创新资源的支撑。所以实际上上海整个科技资源的共享,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而且我们当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公共研发平台,整个大型仪器的共享量,全市整个政府财政购买的科技仪器装备,80%都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而且2007年上海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立法,就是大型仪器的共享的立法,我觉得这样的一系列的措施,不论是我们信息资源的供给方面,沟通方面,法律制度的保障方面,都为我们这些科技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撑的作用。

 

  主持人:

 

  其实这也是我们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问到的问题,如何让这些扶持的政策,能够具体的落地的一个体现,但是您刚刚讲的这一些,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对于这些申请的企业,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个评估或者是说有个这样的审查,看它是什么样的资格能申请得到,或者是符合什么条件。再一个这个十万块钱,上限就是十万是吗?

 

  陈杰:

 

  对的。

 

  主持人:

 

  这个钱是财政的钱还是市场化运作的钱呢?

 

  陈杰:

 

  这个实际上是财政性的补贴,实际上是为了更有效的激励一些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包括一些社会的科学仪器促进社会的共享,因为整个的共享过程当中,如果这些提供服务的这些部门,它要提供一些相对低成本的公共服务的话,我们要有一些财政性的补贴,保障它整个的运营。

 

  主持人:

 

  相关的申请企业呢?要有什么资格呢?

 

  陈杰:

 

  其实申请门槛非常低,将你企业的相关资料扫描后上传就行了,其实没有非常高的门槛,包括一些创业团队,没有注册企业的,可以通过众创空间所在的创业苗圃都可以来申请。

 

  主持人:

 

  我可以理解为它是初期的启动资金?

 

  陈杰:

 

  实际上是他利用大型科技资源的补贴。

 

  主持人:

 

  我们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实现共享,更多程度的帮助到创业初期的一些团队和个人?

 

  陈杰:

 

  对的。

 

  主持人:

 

  好的,我们继续来接听电话,这位是丁同学,我们看有什么问题,丁同学你好。

 

  丁同学:

 

  你们好!我刚刚毕业不久,跟几个同学搞了一个APP,想要在上海注册一个公司,因为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关于创业的政策有很多,比如社保、人保都有一些政策,开业贷款之类的,我想问一下陈主任,创业之初,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有什么样的扶持政策呢?

 

  陈杰:

 

  首先非常欢迎您在上海创业,确实如今上海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非常重视,各级的政府部门就缓解就业紧张的形势,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政策,第一个上海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以享受免费的风险评估、免费的政策培训、无偿的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的税费减免这样的四项优惠政策。

 

  具体的包括,比如说本市高校毕业生,比如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一年内可以免缴个体户的登记注册费,包括个体户的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费等等这一系列,此外如果你要成立一个非正规的企业,只需要到所在的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就可以免税三年,同样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的担保额度,最高可以达到七万元,并且享受贷款的贴息。同样上海市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的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把握市场的机会。

 

  实际上从具体的资金的支持角度来讲,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就连续五年,每年投入一亿元,用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基金,帮助这些书生老板们来招兵买马,实际上从2005年3月市政府启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来,每年五千万元,连续三年投入1.5亿元来支持创业种子尽快破土。

 

  你也可以在社会上了解到,很多的非常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整个的启动过程当中,都得到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支持。虽然对于他们来讲,当时是非常小的一笔无息的贷款,比如十万元,但是对于他们来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桶金,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逐渐成长起来,还有一些企业进行了上市。所以我希望你能利用好有关的政策,也希望你在未来的过程当中,成长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大学生创业的企业。

 

  主持人:

 

  可以说我们政府也有这样一笔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所谓的天使基金。

 

  陈杰:

 

  对。

 

  主持人:

 

  但是您能不能再具体一点,比如一个大学生想开企业,他能获得多少钱?

 

  陈杰:

 

  其实如果从获得资金的角度来讲,其实有几个渠道,我觉得更重要的第一个是要有社会的渠道。你如何能从风险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一些资助,我觉得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风险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的是市场化评估的体系,也就是必须要把你这个项目交到市场环境当中来评估检验,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大部分的初创型企业,应该更多的学会在市场当中拿到一些投融资,政府的资金,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些引导性的机构,特别是在风险投资方面,在某些领域,如果市场机制比较缺失的环节,政府资金作为弥补,来有效推进初创型企业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

 

  我们在给刚刚初创期的团队也好,个人也好,您刚刚讲了我们要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融资来帮助到他们,那么可能这一些方面,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从科委相关的职能部门来讲,我们是不是也在做一些牵线搭桥,或者是搭个平台,让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

 

  陈杰:

 

  对的,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认识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加强我们的工作,从市级层面来讲,我们不断的推进一些信息平台建设,来更有效的促进我们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和与我们天使投资人的对接。比如最近,我们指导推进了上海天使会的成立,上海天使会是由四个比较著名的一些天使投资人,特别是创业成功以后的天使投资人,他们牵头组织,自愿的组织形成了这样一个上海天使投资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集聚了很多的政府信息的资源,也包括一些社会信息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它集聚了一大批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集聚了一大批创业者,集聚了创业服务组织,包括众创空间,集聚了五百家有关组织和机构。在它的背后,集聚了约有五百亿的天使投资基金的量,非常庞大。这个是全市层面上有这样一个平台。其实各个众创空间,各个孵化器,它们之间也在不断沟通和交流,比如我们今年率先推动一些社会力量,成立全国第一家众创空间的联盟,更多的是希望这些众创空间之间,不断的加强信息的沟通,不断的通过更多的渠道,来吸引天使投资的机构,不断地来了解一些科技创新的团队和项目。

 

  主持人:

 

  其实我们刚刚说这么多,集中一点就是这些初创团队个人,大家最难的最难的不是你的想法,你的技术等等,其实还是第一桶金,或者我们的启动资金是非常难的。我们来接通一个电话,乔先生看看他具体问的问题是什么,乔先生您好。

 

  乔先生:

 

  您好,陈主任您好,我是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初创企业,我想贷款融资,我也谈了几家银行,银行需要抵押物,我觉得不是很妥,我从一些渠道听说科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我们这类的企业,我想咨询一些政策的具体情况。

 

  陈杰:

 

  好的,你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广大的初创型的小微企业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就是这些小的初创企业,有了很好的技术,有了产品,包括市场的前景,但是由于我们的企业都是轻资产的,很难通过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获得一些融资。不过其实我们也在与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在推进有关方面的一些新的创新,比如我们通过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我们率先建立了3+X的科技金融的产品与服务。实际上3+X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流程非常简化,批量操作覆盖面广。比如我们市科委和有关银行和保险公司2010年合作推出了国内首创的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的产品,也就是企业获得贷款的同时,你要购买贷款的履约保险,你就不需要提供任何的担保或者一些抵押,市科委、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会承担25%、30%和45%坏账的风险,贷款的额度在二百到五百万元,实际上这个产品推出来之后,截止到2015年10月底,我们已经累计为1125家初创型的科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整个贷款总额达到了35亿左右。这当中30%的企业都是首次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所以说我想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你也可以通过我们科技金融的信息服务平台,或者联系我们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来详细的了解,咨询一些投融资的服务信息。

 

  除此之外,我们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相对完善的扶持初创企业的计划。比如对于初创型企业,通过科技孵化器、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企业跨越成长过程当中的死亡谷,包括我们通过科技小巨人的工程来重点的培育细分行业一些创新的龙头,包括我们针对一些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也会有一些产业技术创新的联盟,产学研协同合作等等这方面的工作。

 

  随着我们今年八月份上海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想我们中小企业在科技金融的服务方面,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主持人:

 

  好的,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节目在调频93.4,中波990,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为大家直播。

 

  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是上海市科委的副主任陈杰,我们今天主要是围绕创新创业来展开的,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建议可以拨打热线电话62780990来参与到节目当中,同时欢迎大家在阿基米德当中找到政风行风热线,在我们直播帖后面留言互动。

 

  主持人:

 

  我们继续围绕创新创业来展开我们今天的话题,陈主任刚刚在交流过程当中,您好多次都提到了众创空间,现在其实众创空间之前,我跟同事去采访过上海的众创空间,数量特别多,当然涉及到的相关的比如说扶持的一些小的企业,小的创新团队,也是各种各样的,门类齐全,可以这么讲。但是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疑惑,或者说大家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这么多的众创空间,我们存不存在一个所谓过剩的一个问题呢?有吗?

 

  陈杰:

 

  其实我觉得对于众创空间的理解,不能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物理性的载体,就是具体的工作的一个场所,我觉得众创空间的含义,更多的包括它沟通的交流的一个空间,一个网络的空间,包括一些资源集聚的空间,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它的功能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的众创空间并不是很多,我们希望更多的能够体现众创空间功能的这样的众创空间能够不断的蓬勃的发展。应该来讲,现在看到的物理性的载体比较多,但是在这些载体当中,如何提供强大的创新创业的服务的能力,特别是我们专业的服务团队还相当的缺乏。我们一些科技创新创业的要素,在空间里面的集聚,相对来讲还不足。我们投融资的对接,包括我们风险投资的力量,跟我们众创空间现在的数量相比还明显不足,所以我们不是众创空间多了,而是众创空间需要的一些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度还不够,还需要加强。所以我觉得市科委接下来认为众创空间发展过程当中,有几个重要的要素要必须高度重视,第一个就是创新创业的团队,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些众创空间的运营者聊过,他们也觉得,他们现在特别的需要一批懂创新创业运营的,又懂科技前沿的一些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又知道投融资的,又知道我们知识产权的,懂我们的一些相当于法律等等这方面的,这样的一些复合型的人才非常缺乏。

 

  主持人:

 

  这个要求太高了。

 

  陈杰:

 

  是的,如果真正要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对于创新创业有支撑的团队来讲的话,这样的要素必须要在众创空间来集聚。第二个就是资金,也就是天使投资人包括天使投资机构,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创业的团队,还是感觉到他们在寻找一些天使投资的基金方面还有很大的这方面的困难,所以接下来我们众创空间将不断的跟资本对接方面,不断的增强这方面工作的力度。

 

  主持人:

 

  怕就怕在您刚刚讲的,众创空间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仅仅是提供给创业创新初期的团队或者是个人一些便宜的办公场所,一些相对便宜的物业,给他们物理空间。这个就是大家所担心的。我们更要看重物理空间里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是最重要的。

 

  陈杰:

 

  对的,实际上是物理空间功能的营造,这个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你刚刚讲,我们现在恰恰欠缺或者是努力的就是这一块。

 

  陈杰:

 

  对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这方面的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水平。

 

  主持人:

 

  好的,我们来继续接听听众电话。我们来看陈先生有什么问题。

 

  陈先生:

 

  我有一个发明,想要转让出去,应该怎么做?

 

  主持人:

 

  陈主任,您看像陈先生这样的一些发明创造,他现在想把这个技术转让出去,有一些什么样的途径能帮到他?

 

  陈杰:

 

  首先我觉得对于陈先生不断的追求科技创新的精神,我表示钦佩。在上海,特别是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一些民间的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了我们这个城市不断的创新创业的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实际上我们基层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一些资助,包括联系的机构,包括大赛,包括发明大赛,特别是对于民间发明的大赛,包括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转移的服务的机构,都可以为像陈先生这样的一些创新性的项目提供一些转移转化的支撑。应该来讲,上海在整个的技术交易的机构当中,有许许多多,接下来我们实际上还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把这些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做得更好。市委市政府刚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整个的实施意见当中,我们非常明确,就是如何建立好这样一个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的体系。今年五月,国家在上海就设立了国家技术转移的东部中心,一方面是打造一个公共的平台,把原来散落在社会上各个技术转移转化当中项目的供给的需求信息,包括我们一些其他的,包括政府的一些项目的信息,都能共享到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让项目的企业的需求,科技成果的供给,在更大的信息库里面进行一些共享,能够找到一些我们的需求和供给的对接同样在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基础之上,我们还会推进市场的力量,来建设一大批的这样的一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介服务的这些机构,比如包括知识产权的评估,包括对于一些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加工,包括对一些科技成果的一些更加市场化的评估,等等这样的一些科技中介的服务和机构,我们希望能在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上建立起来,这样形成整个上海市的范围内的一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系,包括它服务的一些体系,我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更多的服务于像我们陈先生这样的一些不断的追求科技创新的发明者。

 

  主持人:

 

  您给陈先生指条道,让他去跟哪个部门联系,怎么个走法?

 

  陈杰:

 

  首先社会上有许多技术转移转化的机构,他可以去,比较简洁的方法,他也可以寻找我们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我们有一项职责就是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个中心位置在徐汇区钦州路100号,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主持人:

 

  我们请陈先生,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直接到钦州路100号中心里面去,把您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关的获奖证书都带上。我们继续来接听听众的电话,我们来看看这位李老师有什么问题。李老师您好。

 

  李老师:

 

  主持人好,科委的领导好。是这样的,我们这几天看新闻的时候,星期五召开了上海市一年一度的成果转化十强百家强的表彰大会。

 

  我是在高校科研处工作的,对于我们学校来讲,有很多很好的科技成果,但是如何把这些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这个问题上对于我们学校,尤其对于我们科研处的,我们都非常纠结,因为现有的政策,现有的鼓励措施很多,但是很多地方没有切中要害。所以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在如何推动成果转化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我们想今年上海为了推进整个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专门出台了22条,关于成果转化这一块,听说,从整体上来讲,据说也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我想今年这样的政策下,上海又出台哪一些关于成果转化新的政策,能把成果转化的瓶颈能够突破,我想请科委的领导,在这方面给我们有所解读,让我们未来的工作,在学校里面,尤其在成果的管理上,成果的转化推进上,我们有一些方向,感到有一些很好的前途吧,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老师,李老师提了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高校的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的问题,相关的扶持政策很多,但是好像不是特别有效果。我们新出来的政策,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吗?

 

  陈杰:

 

  谢谢李老师,通过李老师的问题,我确实感觉到李老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而且提到的对相关情况也很了解,确实来讲,他提到了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意见,其实在这个意见当中曾经八次提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提到了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的简政放权,对相关人员的奖励、收益分配及相应的法律法制保障等等方面,所以实际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在整个的22条颁布之后,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实施意见,也主要是想进一步的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突破产学研当中的一些瓶颈,解决在整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当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这样的一个政策的角度来讲,其实它有五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明确了科技成果权益与激励的约束的机制。比如它可以将成果处置权下放到团队或个人,包括加大对于科研团队激励的力度,实行一些投资损失的免责政策,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确立高校院所法定责任等等这一系列。第二个是完善多元的主体,这当中包括各种组织形成的科技中介的服务体系。第三方面就是来改善财政投入支持方式,第四方面就是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才培养,五是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合法性保障的问题。

 

  整个方向上来讲,是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如果从整个思路上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我们这一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已经转变了我们原有的政策的扶持理念,原来我们是更多的事后追认式的支持,比如你成果转化了多少,根据你转化的效果给你奖励补贴。现在我们转向事前引导的,重在激发转化的动力,促进具有转化潜力但是尚未转化的成果尽快转化。就是原来是转化好的我奖励你,现在的重点是在具有转化潜力,但是还没有进行转化的这些成果,我要促进它,推一把,促进它尽快的转化。

 

  主持人:

 

  就是把市场的点拿到前面来?

 

  陈杰:

 

  对的,政府要往前走,到市场缺失的环节当中去。原来更多是依靠一些无偿的资助的供给性的政策,转向更多的成果的应用推广等等方面。来提供服务等等需求性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来讲,它由原来供给侧的政策,向需求侧的政策进行转化。我们要打通高校研究院所转移转化渠道当中的瓶颈性问题,比如我们三权下放,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比如说收益不再上交国库,从而落实高校转移转化当中的自主权。

 

  主持人:

 

  其实我们是从各个方面突破我们以往可能存在的在产学研转化成果当中的瓶颈问题,更好的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实现市场利益或者是价值的最大化。

 

  陈杰:

 

  对的。

 

  主持人:

 

  我们再来说一个最新的事吧,礼拜四,11月20号,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一个新闻,上海“苏河汇”成功上市新三版,“苏河汇”也是众创空间的第一股,我不知道从科委的角度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新闻?

 

  陈杰: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海的众创和其他的城市相比有一些差距。其实许许多多的第一都是出现在上海,比如我们全国第一家创客空间“新车间”就是诞生在上海。而且“新车间”是在国外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空间。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第一,全国众创空间的第一股也是在上海诞生。应该来讲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刚刚提到了,上海的一个综合性的优势当中,有一点就是我们金融中心的建设,我们有这样的资本市场。所以这一次22条当中提到了一个科技创新版,包括战略新兴版,等等这样的一些资本市场都要发展。

 

  所以我觉得“苏河汇”能在新三板进行上市,更好的打通了原来的这些天使投资机构,包括我们孵化器,包括我们众创空间和资本市场怎么样更进一步的加强纽带性的作用。原来我们的众创空间可能更多的是找一些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来支持扶持它里面的一些项目,现在它在新三板上市,它在更大的范围当中能够集聚一些资本的力量,来更多的更强力的支撑我们众创空间的发展。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具有非常大的一个示范意义,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一些众创空间,也在申请新三板的上市。

 

  主持人:

 

  这个可能会给上海整个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大的变化呢?

 

  陈杰:

 

  我觉得其实它更多的会使得我们资本的力量更加的畅通,也就是我们原来的很多的资本在不断的阶段支持创新创业的资本,联系更加紧密,更有利的促进整个初创型的企业包括一些团队,从它最开始的种子轮、天使轮,不断的一步一步地向后面的A轮B轮C轮不断的进行发展壮大,我觉得这样通道能进一步的打通。

 

  主持人:

 

  陈主任我在阿基米德平台上还看到这样一个网友的留言,我不知道他说的属不属实,他讲到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申请科技创新基金的时候,他说存在一个造假的问题,我不知道您这位听众朋友如果仅仅是空泛的这么一讲,没有实例的话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个给我们提到一点,在我们开始申请创新基金或者是相关扶持的时候,我们从科委或者是其他的相关职能部门我们如何能够切实的监管我们这一块是怎么做的,您最后用一两分钟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陈杰:

 

  其实我们科委也在不断改进我们原有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方法,原来我们更多的是依靠专家评审制度,来遴选一些项目,来进行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支持,现在我们实际上更多的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把更多的这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从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当中遴选,创新创业大赛更多的是请了一些社会的投资的一些机构的负责人,包括天使机构的投资人,让他们来遴选项目,也就是说今后的政府的支持更多的评判的选择是交给市场评判,也就是说市场认定的项目,我们政府怎么来辅导支持。也就是整个的评价的方式从原来政府传统的立项、专家评审的制度,现在交给了市场评价,交给了风险投资机构来评价。

 

  主持人:

 

  那么这个其实就能够避免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弊端了。

 

  陈杰:

 

  对的。

 

  主持人:

 

  谢谢陈主任今天来到我们节目当中,我们这一次与上海市科委的交流到这里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