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主题:“四梁八柱”是建设科创中心实实在在的“抓手”
  • 访谈时间: 2017-01-16 10:56
  • 访谈嘉宾:寿子琪 市科委主任
    嘉宾: 寿子琪 市科委主任
    简介: 寿子琪 男,汉族,浙江诸暨人。农工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市科委副主任。2008年2月起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访谈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由中国科技网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期间为您做出的特别报道,“科技创新大家谈”,今天我们特地请到了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寿子琪先生,寿主任您好。


  寿子琪: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2016年全国的科技工作者们都是很振奋人心的一年,因为在三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6年,尤其是三会之后,我们上海都做了哪些举措?能不能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下?


  寿子琪:上海应该说整个城市发展现在的定位包括现在城市发展的阶段,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迫切的要求。从上海来说,现在我们主要还是围绕着2014年总书记到上海考察的时候对上海提出的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正在全力推进这个事,从当初我们调研、研究到形成一些政策文件,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科技三会以来,一边学习理解、了解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纲要,同时学习领会总书记及中央领导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在科创中心具体推进过程当中,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双轮驱动”。一方面是围绕科创中心,我们要打造“四梁八柱”。另一方面围绕国家现在要求我们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做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突破和尝试,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推进。


  主持人:我们十八大之后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网络上现在也都在纷纷引用,叫做“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说完之后大家更有干劲了,在这个口号下我们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寿子琪:当初我们22条出来以后制定了一个系列政策,1+9政策,那9个政策是涉及到人才、众创空间、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国资包括对外资的研发中心、财税等等,和22条进行配套的,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这是从软的方面的设计。从硬的方面,构建“四梁八柱”,一个是要打造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际上是要作为一个很大的创新平台,这个创新平台不仅为上海,为国家,甚至于我们要开放,向全世界开放,让各路神仙到这里来,有条件、有能力能够比较按规律地到这边来做一些事情,所以我们着力打造了一大批大科学设施,除了原来有的上海光源,现在我们扩展到二期,另外还要建超强超短、自由电子激光,包括我们正在筹划建要硬X自由电子激光,那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我们讲“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现在科技的发展实际上很多东西既依赖于你的一些想法,同时十分依赖于重要的手段,科学技术。尤其是对于前沿的、基础的、原创的科学技术,包括一些原创的重要发现,现在越来越多。另外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要集聚一批围绕前沿科技发展的创新功能、单元和平台,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建立李政道研究所、量子中心、人类表型组研究中心等等,把一些前沿科技的研究中心,我刚才讲的是大的科学平台,一些研究中心建立起来。除此之外,围绕这个科学中心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构建它的创新网络,当然这个创新网络既包括国外的也包括国内的,当然先期我们主要是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这个科学中心一定不是上海的,是国家的,要为国家的科技强国、要为国家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条件和支撑,当然上海有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落实做好这个事情。这是从一个层面上来讲。除此之外,还要做一些布局,比如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纳米技术、脑科学、能源科技方面,我们做一些大的科学计划进行推进,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我们要建一批研发转化的功能平台,实际上现在科技发展很多都是依赖于协同和共享,已经不仅仅是单一地利用单个项目的支持方式,单个遴选项目的支持方式来做。要让某一个领域、某一种技术特征或者某一种产品特征可能带来一个产业,围绕这些特征愿意或者有能力想要从事这方面科研的人,从事这方面转化的人,有一个共同施展才华的平台。既提供平台,又提供大家的交叉融合,能够碰撞,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能够形成某种技术在这边发展的生态,或者某种产业在这里发展的生态,这也是发达国家发展过来的一些经验,我们政府的作为要逐步做进一步转变,我们提出要建一批研发与转化的功能性平台,这种功能性平台除了我们有研发性的,还有一些非研发性的,比如我们技术的转移转化,有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平台等等,我们还要建一些非研发类的转移转化平台,比如上海正在建的东部中心,也是科技部让我们做的,当然它的所有运行的基本点是基于市场化运行。第三个层面,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推动的,就是这些事情不能说空中楼阁,必须要落在一定的区域里面来实施。大的上海是一个科创中心,但是上海6340平方公里不可能星罗棋布,散落一地,一地鸡毛搞的,那也不行。我们还要建几个重要的承载区,现在确定的张江核心区、临港智能制造中心等等,包括我们有成果转移转化的,在嘉定,一共建了6个承载区。当然根据发展的需要可以不断变化,当然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从小投入往大投入转,我们还鼓励和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更多的是市场化,更多的让市场参与来做,政府在里面尽可能地要学会欣赏,如果不能学会欣赏,不要去排斥,让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空间各种想象都可以去做,所以我们建了这么四个层面。


  主持人:刚才我听您着重提到了科创空间,这也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的时候着重提到的一点,各个省市都在做科创中心,上海作为先行者,有义务有责任向全国推广它的经验。刚才您提到几个国际上领先的技术,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举几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你们认为最尖端的技术落户到上海,你们会提供哪些支持给他们。


  寿子琪:我们现在很多做事的时候是这样,一个技术一个团队一个人才能不能落户到你这边,关键是看你这边,第一,你有没有好的人文环境和适宜居住的环境。


  主持人:你有非常强大的后盾,国际大都市上海,如果想给其他地方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我觉得要拿出你们自己的一些办法来,如果就凭上海这个地方天然能够吸引大家来,很多人会不服,就像北京一样,它是帝都,更多地要给其他地方带来经验的借鉴,你们一定要这个方面有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寿子琪:它是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不是说天然不天然。首先你要有这种事业平台,因为真正能够来干一些有成就性的事情的人,说实在既看中你这个环境,同时更看中你的软环境,你要有这个事业平台给他,当然周边要有创新资源给他配套,没有的话他觉得施展很难,不是单独搞生产的。如果是一个生产型企业那是另外一回事,有些高科技的生产型企业,可以研发会放到资源相对集聚的地方做。你有这个事业平台的基础上,第二,人家来了以后你提供一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也是需要的,不是说不需要。因为他总要有资源,这也是可以的。另外从好的技术到这边来进行发展,实际上很重要的是你要让他觉得你在这边可以给他提供市场空间,这种市场空间一定要公平公正。我接待过很多小企业,我问他们需要什么支持,他们很简单跟我讲,都不要,你给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做一个杯子,卖10元能赚9元,你做一个杯子,技术含量没我高,也能赚9元,我说我创新干嘛?我到你这个地盘来创新干嘛?毫无意义。这都是一种环境性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灵丹妙药在里面,环境做好了,人自然会来。平台有了,刚才我讲的大设施就是平台,平台有了,人自然会来。像我们做光源,当然建一个光源花大投入,但是光源建完以后现在有15000多个各路神仙到这边来搞研究,也发表了很多世界顶级杂志的文章,也为很多企业做了服务。我和他们讲,我到现在还没有碰到一个人问我要一个平方房子,说要1块钱补贴,为什么?因为你给他这个平台,所以政府要舍得,要看得准一些方向和领域,要舍得要去为大家搭一些平台。现在我们很重要的是要给舞台,不是仅仅喂料,我们已经过了这个发展阶段。


  主持人:用自己的力量帮企业,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搭建一个适合于他自己发展的市场和舞台。


  寿子琪:包括很多政府的信息,政策资源、信息,尽可能要公开透明。比如我们现在搞成果转化,我现在就和他们讲,我们要搞一个成果信息库,不是简单地汇聚成果,要提供有质量的信息,让市场来选择。成果转化也不是靠政府硬推推出来的,让人家来选择是最好的,科技还有一个特点,我叫它移花接木。当你研究某种材料想做杯子的时候,没有想到杯子没有做成,给人家拿去做碗,做了挺漂亮的碗,这就是要有选择,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一个线性关系,所以要更多地交给市场。


  主持人:对于您的观点,应该能够给很多其他地区的地方父母官包括园区一些借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上海、通过张江高科和上海对于科技产业的扶持,能够多借鉴一些经验。


  寿子琪:简单说就是如果有天然禀赋要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某个区域某个地方要找一个特色,形成一种天然禀赋,然后让它来。不能全面开花,你说你给100万我给200万,这么做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永远形不成一个你自己的所谓的吸引力和核心能力。


  主持人:感谢寿主任今天和我们分享这么多,让我们对于上海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应该说高度概括,相信也会给很多其他地方的朋友一些借鉴。好,那现在因为节目时间不多了,对于2017年乃至以后,你们对于创新驱动在上海还有什么规划吗?


  寿子琪:我们现在主要是基于几个东西,一个是“十三五”规划,我们“十三五”叫“科技创新规划”,不是“科技规划”,一个字变了,内容就变了,既是科学的问题也是经济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今天叫“科技创新大讲堂”。


  寿子琪:我们这次做规划是基于愿景出发来凝练一些方向,不是基于纯粹的技术方向凝练一些方向来做,基于规划。第二,基于当初市委提出的为建科创中心的“22条”我们提出的任务,包括国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给我们批复的科学中心,都是有具体工作内容的,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是基于这个,当然更大的就是围绕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纲要来推进我们的工作。具体来说,从2017年也好、2018年也好,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扎扎实实地把科创中心这件事情推下去,就是把原来我们定下来的“四梁八柱”里面的框架,我刚才讲的这些有的都没建成,要花很大精力,可能不是一轮两轮能建完的。本身我能建这些大科学设施,就要体现我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是有钱没钱,有钱也建不起来,中国现在提这个事是因为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这个设施是全世界没有地方买的,要靠自己研发的。所以要一边研发一边去建,包括我讲的功能性平台,包括我们这些承载区,我们想它成为承载区,是不是真正成为我们想象当中的承载区,这都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要去推的事情,在2017年、2018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这是一个。第二,基于我们原来出台的这些政策落实情况,包括我们以后在推进过程当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在我们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还要做一些探索和改革,要做一些调整,进一步适应科创中心的发展。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就是按这个调门在做,同时我们积极对接国家2030年重大任务,上海有些早就布局了,这些任务的布局,有些是涉及到影响未来人的生产生活的,对社会影响极大,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产业变革影响极大,对我们经济以后的影响极大。这种东西十年磨一剑的,不是说今天想起来干就行了,当初隐隐约约就感觉到有点方向的时候当初已经布了很大一批下去,从小的任务开始逐步逐步凝练上来,这些我们会继续一以贯之地推动下去。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寿主任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和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上海科创中心尤其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希望以后能看到你们为上海乃至为全国树立更多的典型。谢谢。


  寿子琪: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到这里,感谢各位关注,下期节目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