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打通创新链、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环节。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营造吸引高科技成果落地的生态环境、推动创新创业载体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今天,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2022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表彰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上海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相关委办领导出席了会议。各区科委等成果转化工作联络站、高转项目十强企业和先锋人物参加会议。
本次表彰会现场发布了《2021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度实现销售的高转项目有2392项,销售实现率79.63%;实现销售收入总额1613.68亿元,利润总额504.29亿元,出口总额30.72亿美元,纳税总额74.56亿元,总体转化效益良好。对比“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上海高转项目销售额、利润额、出口额分别达到2016年的2.08倍、3.73倍和3.48倍。
2021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体现了三大特点:
一是激励效应强,认定的项目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分布紧密结合;
二是技术含量高,承担高转项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价值前景好,有力促进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092项,其中2022年新认定项目751项,认定数量比上年增长35%。累计落实成果转化财政资金121.03亿元,引进人才落户3000多人。2020年11月上海高转新政颁布实施以来,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建设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申请平台,在市税务局和大数据中心支持下,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实现大数据比对、校验等关键功能,大大简化了企业申报材料和申报流程,大幅提升了部门审核效率,彻底打破执行了20多年的高转财政专项资金申请和审核的传统模式,3年来共落实高转项目财政资金26.35亿元。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赵健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速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着力构建全链条引导支持机制,打造包容普惠、覆盖企业全周期的政策扶持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高转认定等各类支持创新型企业的财税支持或减免政策,所涉资金规模超过920亿元,覆盖企业近5万家次。另一方面,完善创新服务“组合拳”,营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软环境。促成“以大带小”,支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中心,释放创新需求,推动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促成“供需对接”,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汇聚各类企业创新需求2250项,其中557项需求已解决,意向合作金额超过12亿元。坚持“服务赋能”,通过科技创新券政策、双创载体、成果转化等政策工具,为本市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大型仪器共享等丰富多元、精准专业的科技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综合营商成本。
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强化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为核心的制度安排、机制创新、环境营造,激发企业创新的自主性和活力。着力创新攻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育才聚才,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开放协同,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百佳企业”是高转项目企业的标杆,希望在座企业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主动开放创新,构建以科技型骨干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2年高转项目跟踪统计工作跟踪项目3074项,基于对实际填报的3004项高转项目转化动态跟踪统计数据的梳理,经各区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结合指标筛选、现场考察、答辩评议和网上公示等程序,“4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成长迅速、产业化发展有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项目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荣誉称号;詹正云等10人荣获“2021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先锋人物”荣誉称号。2021年度“百佳”项目仅占当年高转项目总数的3.33%,却贡献了销售总额的近16%,总计实现销售额246.2亿元,反映了“百佳”项目转化速度快,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
主题分享
绿谷(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李金河:九期一,让记忆不再被“擦拭”
2019年11月2日,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在中国获批,成为自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被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填补了该领域全球17年来无新药上市空白。
项目的成功转化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九期一先后获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这些支持更加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意愿。
上海普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米粒上雕花,巧堵心脏之耳
普实医疗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LACbes左心耳封堵器,能堵住心脏的“小耳朵”,隔绝血栓形成的源头。上市两年后,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包括香港和澳门),在850余家医院完成8000多套器械植入,初步完成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获得高转项目认定后,公司不仅享受到了非常给力的高转财政资金支持,还得到了不少政府奖励和补贴。企业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新品研发中去,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森:“创新,护心” 助力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化大发展
申淇医疗从成立之初就把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作为优先推进的研发项目。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通过微创介入输送到达病变处,然后球囊机械扩张递送药物。释放完药物后,球囊回缩并退出体内,达到介入无植入的效果。
经过5年技术研发、临床实验,申淇医疗的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在2019年12月获得了NMPA注册证。该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为医生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提供新的选择,原来进口药球从三万左右/条,到现在国产化一条五千左右,产品良好的性价比可以为病人节省医疗费用。
上海升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晶:解决“卡脖子”难题,谱写AMOLED新篇章
线性蒸发源是用于蒸镀制备AMOLED发光元件的设备,对AMOLED产品性能、生产良品率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设备缺失,同时国际上对该类技术严格控制,导致国内AMOLED产业生产良率极低,无法规模量产。
升翕光电从2014年开始进行国际技术调研,抽调材料、设备、工程方面的人才组建技术攻关团队,瞄准国外的下一步技术路线,开展自己技术探索。2016年,企业基本完成原始技术储备,2018年搭建我国第一条高世代AMOLED蒸发源研发生产线,并成功开发了我国首台国产AMOLED线性蒸发源。该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迅速占据了国内73%市场份额,有效解决我国AMOLED产业最突出的“卡脖子”难题。
赞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正云: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赞南科技在创立之初,瞄准了“Grubbs催化剂”。企业研究团队经历一年多时间研发攻关,通过结构创新优化成功研发了催化活性更高、选择性和稳定性更好、应用领域更广泛的“詹氏钌催化剂”,一举打破了“Grubbs催化剂”的全球垄断。
除了药物合成,赞南科技持续探索如何将新型高效的詹氏催化剂应用到其它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中,最终成功研发了用于氢化丁腈特种橡胶、尤其是在新能源电池中替代PVDF材料的低门尼和液体氢化丁腈特种橡胶(LHNBR)生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詹博特氢化丁腈特种橡胶,以新型高效“詹氏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为核心,己于2015年在浙江嘉兴港区成功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年产2000吨的氢化丁腈特种橡胶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图片
回顾过去,高转政策历时二十余载,在推动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财政“紧平衡”的背景下,高转项目财政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体现了高转政策主动发力帮助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化危为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为和担当。在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带动下,高转项目是推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表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