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全带队,部分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赴闵行区视察“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情况。市科委主任骆大进,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参加活动。
“大零号湾”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北至S32申嘉湖高速,西到沪闵路,东到虹梅南路,南到黄浦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该区域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核心,依托原始创新成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支撑,目标是打造成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代表们来到“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展示馆,参观“从零开始,创造无限”主题展。从“大零号湾”的发展历程到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代表们听取介绍,并就关心的功能区运营模式、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不时询问。“‘大零号湾’的名称,寓意着科技成果转化‘从0到1的过程’,象征着创业从头起步。”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3年底,该区域聚集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估值亿元以上企业55家,上市企业9家,成为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随后,代表们在“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南部科创中心分基地,了解基地搭建一流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助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情况。“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核心地带,以“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万众创新”为宗旨,着眼初创业,主要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据介绍,作为分基地的南科创实训基地自运营以来,形成了以“政府主办、社会化运营、资源共享”的全新模式,将各项资源整合形成全功能的科技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开创科创领域以小投入形成大服务的新格局。
最后,代表们前往华谊万创•新所了解城市更新赋能产业发展的情况。华谊万创•新所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前身是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在“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契机下,2020年7月启动更新,2021年10月竣工,成功转型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城市更新型科创产业园。代表们指出,对照“大零号湾”建设目标和任务,载体空间的有力供给是更好支撑“大零号湾”成果孵化、产业化溢出的关键。要进一步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促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持续发展。代表们还视察了位于园区的上海钙晶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在研发以及产业转化等方面的成果。
“‘大零号湾’区域是闵行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区域”,市人大代表马瑜提出,“大零号湾”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技术需求,为科创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此外,要进一步优化科创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引领力和支撑力,让“大零号湾”在发展“快车道”上行稳致远。
拓展阅读:
近年来,代表们持续关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发展,围绕“大零号湾”发展目标、功能定位、重大项目、瓶颈问题等方面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市科技两委、闵行区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高校等积极办理,全力推动“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硬核引擎”,取得积极成效。全链条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造氛围”等五个方面,形成20条具体政策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共同履职尽责担责。源头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设立“大零号湾”区校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对具有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已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壮大。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国创中心“大零号湾”创新综合体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平台相继落地。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等功能型平台核心功能持续强化。龙头企业创新动能有效激发。区域累计汇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估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40余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40多家,上市企业数量达1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60余家。吸引近1300人国家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批高能级科创载体启动建设。前三季度,“大零号湾”已建成并使用的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大零号湾”成果转化中心等一批科创载体建设项目启动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