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纵览 > 正文
创新药物不断问世,为不同瘤种治疗带来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1-06-22 来源:新民晚报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制药企业近几年成长迅猛,研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记者从日前举行的第三届HERO肿瘤“恒”论坛获悉,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吡咯替尼、氟唑帕利和硫培非格司亭等5个产品用于肿瘤治疗,不仅为国内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


本次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樊嘉院士、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等专家围绕肿瘤治疗现状、成果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中国工程院董家鸿院士、郑树森院士、陈赛娟院士及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也通过线上传达观点。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Gregg L. Semenza教授分享了关于肿瘤细胞乏氧诱导的免疫逃逸机制以及乏氧对免疫抑制剂疗效的影响。


图说:专家线上分相观点  采访对象供图


晚期肝癌药物治疗闪耀中国智慧


我国肝癌在人群特征、基因背景等多个方面与欧美国家肝癌有所差异,因此中国肝癌治疗需要基于中国国情,探寻适合中国肝癌的药物和方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主持该环节,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介绍了晚期肝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由秦叔逵教授牵头探索的FOLFOX4方案,是目前写入我国指南且同时被国际指南推荐的肝癌首选化疗方案。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如阿帕替尼、多纳非尼等不断取得新成绩,并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在AHELP研究中,在入组人群基线特征更差的情况下,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肝癌仍取得了成功。免疫治疗领域,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中国首个获批肝癌适应症的PD-1抗体,引领中国肝癌治疗进入免疫时代。靶向联合免疫进一步开启了肝癌联合治疗的新篇章,目前,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已经入组完成,最终结果令人期待。


乳腺癌精准治疗由中国方案引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主持该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介绍了近年来乳腺癌领域的进展以及中国学者的贡献。


邵志敏教授团队在TNBC精准治疗领域探索多年,成绩显著:团队揭示了TNBC各亚型特征及治疗靶点,建立了复旦分型体系,提出了分子分型基础上的TNBC精准治疗策略;开展“伞形”精准治疗临床试验,验证了分类精准治疗在TNBC治疗中的价值;团队牵头开展的CBCSG 010研究成为TNBC辅助治疗领域首个登顶JCO的临床研究,为TNBC的辅助化疗增加了新的选择;PATTERN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铂类在TNBC早期辅助治疗中的优效性地位。袁中玉教授团队开展的SYSUCC-001研究是全球⾸个探索早期三阴性乳腺癌节拍化疗模式的研究,证实了标准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维持显著改善DFS。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探索已有诸多新进展,邵志敏教授团队和江泽飞教授团队均有重磅成果,徐兵河教授牵头的PHOEBE研究证实,中国原研靶向药物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线治疗的新标准。DESTINY-Breast01研究中,ADC药物显示出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良好疗效。


消化道肿瘤系统性治疗前景可期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主持该环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介绍了中国消化道肿瘤系统性治疗的现状。


在胃癌领域,ToGA研究证实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堪称胃癌研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随着新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涌现,胃癌治疗也有新的进展,其中,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研究以及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食管腺癌研究均取得了成功。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CAPOX方案续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癌III期研究正在开展中,有望在近期传来好消息。


肺癌免疫治疗风起云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基于不同分期分别论述了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晚期NSCLC免疫治疗领域,免疫单药相继在晚期NSCLC二线治疗以及PD-L1高表达人群一线治疗取得成功。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获益,扩大了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首个公布晚期NSCLC领域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自主研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CameL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ORR达60.5%、mPFS达11.3个月和mOS达27.9个月,均显著优于化疗。该研究两次荣登世界肺癌大会,并于《柳叶刀·;呼吸医学》在线发表,一举奠定卡瑞利珠单抗在晚期非鳞NSCLC一线治疗中的地位。(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