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次联合科技攻关实行“揭榜制”,深海采矿机器人等15个项目启动
发布日期:2023-01-17
来源:上观新闻
新年伊始,江苏集萃清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无人潜航器完成了湖试。它的目标是进行深海环境勘察,探明海底多金属结核矿的分布情况,成为我国未来深海采矿的智能装备。
这个苏沪合作项目是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首批项目之一。15个项目获得财政经费支持的背后,是科研体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希望通过制度创新,引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让来自科技骨干企业的“真需求”得到政府支持,加快突破关乎国家战略的关键核心技术。
“揭榜”后形成创新联合体
去年8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长三角20家科技骨干企业的创新需求在会上发布,分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大领域。会上,科技部与三省一市政府还联合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形成了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工作专班、秘书处“三级联动”机制。目前,秘书处8名工作人员在上海常态化集中办公。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联合攻关项目进行管理和服务。
这些攻关项目始于“揭榜挂帅”——由企业发布技术创新需求和“赏金”,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揭榜”,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在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上发布了需求。”清联智控总经理徐彪说,“当时有点吃不准,没想到揭榜很顺利,很快找到了企业和高校合作伙伴。”
清联智控研发的无人潜航器效果图
这家研发运载装备机器人的无锡企业,发布的揭榜任务是:研究水下装备智能控制关键技术与跨平台装备的系统集成与综合应用技术。公司提出了多项性能参数,希望将智能化装备应用于水下环境勘察、水下基础设施巡检、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结果,上海中车艾森迪公司和天津大学“揭榜”。中车艾森迪从事海洋装备研发,是国内深海重型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天津大学的金东寒院士团队为智能化水下装备研发关键技术。
无人潜航器在进行湖试。
完成“揭榜”后,形成了需求发布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去年11月,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举办线上答辩会,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一流专家向需求发布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提问,研判这些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结果,15个项目纳入首批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
瞄准集成电路国际前沿技术
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介绍,在科技部支持推动下,三省一市遴选发布的首批20项长三角企业需求面向全国征集到133项解决方案,17项需求解决,长三角参与率达93%,包括复旦大学、之江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纳入计划的15项联合攻关任务总投入超过5亿元。
上海一家传感器企业发布的需求是“面向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的晶圆级集成工艺研究”,被嘉兴、苏州两家企业“揭榜”。“我们对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琢磨了好几年,得到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支持后,有望掌握感存算一体化晶圆级键合及集成关键工艺。”上海传感器企业的产业合作总监说,图像感知芯片如果以晶圆级集成方式与存储芯片、计算芯片封装在一起,可以大幅降低芯片的尺寸和制造成本,支撑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等低功耗视觉和高速视觉的场景应用。
感存算一体化芯片集成示意图
与清联智控一样,这家上海企业提出需求时也觉得心里没底:这种国际前沿技术会有单位“揭榜”吗?没想到在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上发布需求后没多久,就有6家企业“揭榜”。他们从中挑选了2家,其中嘉兴企业做存储芯片,苏州企业做芯片封装和测试。3家企业计划今年合作完成芯片设计和工艺验证,随后流片,力争实现感存算一体化芯片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国产化。
企业需求驱动,立足国家战略
感存算一体化芯片、深海采矿机器人……近日启动的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首批项目,都孕育着未来高技术产业。上海市科委表示,这项计划通过制度创新,体现了紧扣协同、需求导向、任务牵引三大特点。
在规则流程上,联合攻关计划首次实现三省一市统一发布、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在“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形成跨区域协同举措。在平台支撑上,加强多机构协同: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系统支持;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给予智力支撑;三省一市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作用,开展需求征集等工作。
联合攻关计划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发挥科技骨干企业的牵头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需求从企业来,解决方案由企业选,何时实施由企业定”,有2家企业仍在寻找适配的解决方案,找到后有望纳入后续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政府的工作是搭好平台,制定合适合规流程,保障企业找到真正有实力的揭榜者。
“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页面
联合攻关计划立足国家战略,聚焦2—3年内可实现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任务。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由工作专班秘书处等部门提供全方位服务。项目还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不以论文和专利为核心指标,而是聚焦项目成果在重大工程、重点企业的应用,并将瓶颈技术突破、投融资金额等纳入评价指标。
“与一些政府科研项目相比,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更接地气,因为它们来自企业发布的真需求,主要出资方也是企业,政府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入30%的资金。”徐彪说。在企业需求驱动的同时,政府通过一流专家评审确保了项目的技术先进性,以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助力长三角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