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海发布重磅文件,2025年培育至少20家高质量孵化器,打造千亿产值科创核爆点
发布日期:2023-07-26 来源:文汇网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孵化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目前,上海各类双创载体已超50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4家。各类载体经营场地总面积超过36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和团队近3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近5000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更好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带动产业转型发展,孵化更多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有必要对科技孵化器进行新定位、新提升,以国际一流的孵化理念集聚一流孵化人才、创新一流孵化机制,打造高质量孵化模式,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何谓高质量孵化器?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孵化器是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聚焦高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孵化以及全要素资源整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相较于一般的科技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以下特征更为明显:一是更专业的建设主体,以一流孵化人才为牵引,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顶尖投资机构等开展建设;二是更聚焦“硬科技”孵化,围绕“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前沿技术、未来产业,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三是创新要素资源更集聚,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多链协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四是更具国际视野和理念,融汇国际高端资源,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

 

  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孵化器,将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全球遴选、一体一策,跟踪评估、动态调整的培育方式。对照发展目标,强化梯次培育,分为“高质量”和“高质量培育”两类。吸引国内外一流优质孵化器在上海发展壮大,纳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总体布局。围绕引进集聚一流人才、强化硬科技创新策源、促进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和全要素资源整合赋能等方面,建立对高质量孵化器的分类评价体系;开展跟踪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行动,其中两项任务尤为重要:一是实施“硬科技”孵化能力提升行动,具体包括引导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水平科技智库合作,跟踪对接各类基础研究创新计划,实现“超前发现”“超前布局”,培育“超前孵化”新模式;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合作,强化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的突破,探索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发现、验证及孵化机制,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培育硬核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实施孵化人才培育行动,具体包括引进国际一流孵化人才,集聚培养专业孵化人才和强化科技创业导师队伍,鼓励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学科+孵化”新模式。

 

  “投早、投小、投硬”离不开金融支持。《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对投孵联动的引导,支持高质量孵化器与市级母基金合作,设立不少于一支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有效带动“耐心资本”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流入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加大科技金融产品供给,围绕“硬核”技术、初创企业等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激发国资投资孵化活力,鼓励国资投入各类资源参加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探索国有孵化团队持股孵化,优化投资审批流程,试点退出与容错机制。

 

  《实施方案》强调,要对高质量孵化器给予资金和政策的保障。发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多部门联合、市区协同,“一体一策”给予各个高质量孵化器有针对性的支持。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区联动设立高质量孵化器培育专项经费,分阶段给予事前启动建设、年度运营补贴、里程碑绩效评价后奖励等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