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推动科技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
发布日期:2024-07-30 来源:新华网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持续的科技投入保障了大规模、高水平的科研产出,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专利申请量和科技集群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这奠定了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重要基础。但是,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推进,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出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以极快速度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些年取得较大发展成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备受关注的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大都由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的突破性应用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关键动力。因此,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各项政策相互耦合。我国也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对接,经济相对发达、科技资源丰富的地方逐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既是创新链本身的重要一环,又是促进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完整的创新链不仅包括技术研发,还包括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价值创造。从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历史以及两者关系的演进看,无论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创新链的完整性,最终造成科技创新动力减弱。如果缺少技术研发能力,就难以形成产业技术进步的内生动力,也难以推动产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领域。如果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就会缺少市场验证的机会,难以实现更新迭代,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动力。我国是科技创新大国也是产业大国,具备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完整创新链的基础条件,有能力和机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互动共进。

 

  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有效解决现存难题。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无论是一些西方国家加大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审查,还是中断部分技术合作项目,都会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还比较多。技术研发主体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明确,创新链部分环节存在缺失,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性技术研发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没有以技术的产业应用或者扩散为考核目标。金融服务对创新链的支持不足,对创新失败的包容性也不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要求。面向未来,需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耐心资本对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