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这座美得不像话的桥,应该感谢他~
发布日期:2022-08-15
来源:上海科技
前不久爆红出圈的魔幻大桥你看了吗?它正是刚过30周岁生日,圆了几代上海人,“一桥飞架黄浦江”梦想的——南浦大桥!不愧是魔都之魔幻!说到南浦大桥,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人物——著名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两院”首届双院士,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李国豪先生 李国豪 铸就中国现代桥梁之魂
闻名于世的“悬索桥李” 李国豪从小天资聪颖,高中没读完就成功考取了同济大学。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因成绩优异,1938年获得奖学金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科技人才辈出的德国,年仅26岁的李国豪发表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方法》,在德国桥梁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以“悬索桥李”闻名于世。 1982年李国豪在同济大学桥梁实验室(鲁鸣-摄) 从日本手里“抢来”南浦大桥设计任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开发浦东在即,黄浦江上造桥迫在眉睫。当时,日本提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提供贷款来帮助上海建造南浦大桥,但条件是必须由日本人施工。李国豪对此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中国桥梁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黄浦江上架桥。 于是,在一次会议上,早有准备的李国豪走到时任市长面前,认真陈述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理由和已经做的工作,并建议他“抽空到同济去看看,同济正在进行大桥的抗风试验”。 1987年,时任市长如约来到同济大学,在听取汇报后终于作出批示:“我看主意应该定了,就以中国人为主设计,集思广益。”从此,开创了中国人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新时代,也由此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 1988年12月,南浦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年逾75岁的李国豪亲自担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1991年12月,南浦大桥通车运营。 日本桥梁权威伊藤学参观后感慨地说:“我们本来以为中国工程师不敢自主建设这一工程,但是你们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你们会了,我们就很难竞争了,按照你们的造价我们做不下来。”南浦大桥的造价不足日本概算的一半,雄伟的大桥飘逸、优雅地挽起浦东、浦西,近百年来上海人乘车过江的夙愿一朝实现。这项成果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此,中国的桥梁不用问出处,中国工程师牢牢把握住了中国桥梁的自主建设权,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一个又一个奇迹。 李国豪教授在进行南浦大桥模型试验 人如其名,国之英豪 李国豪,人如其名,国之英豪。不只是南浦大桥,自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几乎中国所有的重点桥梁设计建造都与李国豪的名字紧密相连。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虎门珠江大桥、长江口交通通道、杭州湾交通通道、琼州海峡交通通道、伶仃洋大桥、洋山深水港……这些传世工程都凝聚着李国豪的汗水和智慧。 李国豪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四名院士。在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李国豪倡导并直接组织了学校的两个转变:从一所以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多学科大学转变;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向国际化大学转变。这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国豪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和报国之志,无愧国之英豪,校之师魂,也铸就了中国现代桥梁之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