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号”焊接机器人自样机研制成功后,一边为桑塔纳轿车零部件作焊接服务,一边进行改进完善。经过几轮的改进和技术升级,已采用32位CPU控制计算机,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1995年,由上海电气自动化所研制成功的机器人直流伺服电机及系统,正式安装到“上海一号”上,替代了进口配套。经生产实际考核,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水平。至此,“上海一号”机器人的主要部件已全部国产化。
“上海一号”在生产性考核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在为桑塔纳轿车关键零部件的焊接中创造无一次品的纪录,不仅解决了工厂设备不配套的困难,而且焊接质量也达到德国汽车工业的标准,得到德方的认可。
机器人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上海70年代开始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机器人控制等基础学科开展研究。
80年代初期开始了样机的研制。1985年,由航天部上海仪表厂研制成第一台“金钥匙教学机器人”并推向了市场。此后,在上海市科委等支持下,组织大企业和大学、科研单位联合,开始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研制和推广应用工作,并注意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1987年,“上海一号”焊接机器人和“上海二号”搬运机器人研制成功。
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上海又研制开发了喷漆、装配、码垛、浇注、潜水、矿架支护、导购、上下料、爬壁、异型玻璃切割、管道作业、四足步行、荷重顶升和精密装配等14种不同种类的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2020年12月,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正式投产,这是上海首个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造机器人”智能工厂,具备了年产1万台(套)六轴工业机器人以及500套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的能力,投产以来,产品合格率达99.4%。
在上海机器人发展过程中,除上海市科委外,上海市经委、国家863计划、航天工业总公司也都给予了经费等各种支持,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