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张江企业营收逆势增长超10% 十年创新打造上海经济“压舱石”
发布日期:2021-03-31 来源:新民晚报

  3月30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相关情况。记者获悉,经过十年发展,张江示范区已经成为上海创新能力最前沿、创新产业最集聚的区域。即使去年疫情特殊时期,张江示范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6.2万亿元,增长10.8%,对上海全年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市科委主任张全、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阮力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创新能力最前沿

  

  十年来,张江示范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的批复,圆满完成了《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各项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张江示范区已成为上海创新能力最前沿的区域。

  

  目前,张江集聚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李政道研究所、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加速建设,复旦、交大、清华、浙大等在张江示范区加快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张江药物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实验室加快推进。包括上海光源在内的本市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齐聚张江示范区,设施数量、投资额和建设进度领先全国,服务用户遍布全球。

  

  在此基础上,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墨子号、黑洞照片、超强超短激光等科学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C919首飞成功,超导、石墨烯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0年上海科学家在全球顶尖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数占全国总数32%。

  

  创新产业最集聚

  

  大约每10家企业中,有1家就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放眼全国,除了上海张江,很难再找到一片区域,拥有这么高浓度的“高精尖”企业。在这里,10万家科技企业“摩肩接踵”,其中9000余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例,集成电路领域已经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2020年产销规模达到1800亿元,占全国1/5。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创新能力领跑全国,2014年以来,全国共批准99个创新医疗器械,有18个来自张江;2019年,诞生了全国1/3的I类创新药;2020年,全国批准上市的8个抗体药物中有5个来自张江。

  

  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布局,融合创新载体加速建设,集聚了2400多家、占全市70%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去年疫情特殊时期,张江示范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6.2万亿元,增长10.8%,对上海全年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高科技“筑巢引凤”,张江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领军人才均超千人。设立全国首家永久居留事务服务中心,开展人才引进新政试点,助力上海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张江持续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成为全球科学家在中国工作的首选之地。

  

  创新生态最优越

  

  十年来,张江示范区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经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形成“一区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在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82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聚集,其中42家国家级孵化器、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4家国家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为创新创业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精准服务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截至2020年底,张江示范区有3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1/7。

  

  同时,“科创中心建设条例”“科创22条”“全创改”“科改25条”等相继制定实施,为张江示范区建立了框架完整、工具多样的政策法规体系。

  

  近年来,张江示范区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打造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2020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将向形成城市核心功能全面升级。张江将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方向,努力打造“改革者的实践之地、科学家的畅想之地、创业者的梦想之地”,成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主阵地、决胜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