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实录:《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有关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20-09-27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澎湃新闻:在全力推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新片区是如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对企业的吸引力体现在哪?

  

  吴晓华:一年以来,临港新片区狠抓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大项目高效落地,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率先推出“联审平台”“全领域综合验收”“容缺受理”等改革试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预定制、全方位服务保障,创造了“特斯拉项目300天投产”的“临港速度”;一年来新增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

  

  二是聚焦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围绕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最高院、上海高院、市司法局等陆续发布了司法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的工作意见;出台新片区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组建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诉讼仲裁调整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率先启动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揭牌成立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三是聚焦“5自由1便捷”制度创新,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国家部委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出台了中国海关《对洋山特殊综合保税监管办法》、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文件,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吸引力,有这几点。

  

  一是战略优势的吸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来推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设立新片区管委会统筹新片区经济管理事务,统一行使市级、区级、镇级“三合一”事权,分两批赋予新片区管委会1170项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事权,涵盖了人才、知识产权、规划资源、建设交通等20个领域,数量和领域均大幅超过本市其他区域性管理机构,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区位优势的吸引。从海上看,新片区处于苏沪浙海上大通道的中间节点;从陆上看,沿海高铁经上海东站,延伸至新片区,在新片区四团枢纽拐弯向西通往杭州,高铁枢纽的转折点就在临港新片区。在上海2035规划中,新片区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是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

  

  三是配套优势的吸引。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同时我们正加快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等特色产业园区,拥有足够的承载空间、丰富的园区开发经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新片区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一年来配套出台各类人才政策22项,在全国率先突破外籍人才5年居留许可、一次性2年工作许可等政策;在全市突破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并在未来三年每年新增300-400万平方住宅量,保障落地人才安居。特别是新片区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当然,临港的产业高速发展才刚起步,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还在不断优化,接下来将持续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也将一如既往地创造好环境、打造好平台!

  

  中国日报:今年上海发布的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中有3个坐落在临港新片区,请问这些产业园区都有哪些特色、亮点,在集聚发展前沿产业方面又将发挥哪些作用?

  

  刘平:特色产业园区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市首批推出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这三个园区坐落于临港新片区,此外,“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也正作为特色产业园区储备培育中。这些产业园区各具特色,总体上,突出了四个“特”。

  

  一是突出特色定位。各特色产业园区都高起点编制专项产业规划,聚焦细分产业领域、瞄准关键核心环节,培育特色标志性产业链,每个园区都拥有各自的“金字招牌”。比如“大飞机园”,将推动“航空制造、航空服务”双链汇聚,发展总装交付、关键配套、生产支持、科技研发、航空文旅等产业领域,培育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再如“东方芯港”,聚焦特色工艺、先进制造、关键装备、基础材料等领域,将打造高能级、全链条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

  

  二是突出特色功能。充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提升特色产业园区竞争力。例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即将推出的主分区创新制度,将有利于“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园区内重点企业,降低研发设备进口成本、提升技术研发效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再比如“大飞机园”,通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效应溢出,将有利于制造企业在区内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

  

  三是突出特色政策。新片区制定出台了“1+4+X”产业政策体系,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比如“生命蓝湾”产业园,出台2.0版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可给予最高3亿元、5亿元支持,鼓励市场主体技术产品创新,支持力度非常大;再如“信息飞鱼”产业园,作为国际数据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探索跨境数据流通国际合作机制,助力打造“数字丝路”的国际枢纽口岸。

  

  四是突出特色服务。一方面,各特色产业园区针对项目招商、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全流程,提供“特斯拉”、“超特斯拉”服务,让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展示新片区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另一方面,对于重大产业项目,市产业主管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建立联合推进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以最优业务流程服务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在这四个“特”的引领下,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的势头是非常强劲的。比如集成电路领域,前期已签约和近期拟落地的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近1600亿;生物医药领域最近有2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到160亿,很多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生命蓝湾”。

  

  下一步,将按照“聚焦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辐射一片”的建设路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特色园区产业创新形成新亮点、功能提升实现新突破,擦亮临港新片区特色产业园区“金字招牌”。

  

  东方网: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其中临港将发挥什么作用?优势在哪里?

  

  陈宏凯: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肩负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

  

  第一,把一流的技术人才和平台向新片区集聚。围绕新片区产业的重点领域,将进一步加快核心技术源头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此外,推进上海和全国的高端研发平台向临港新片区集聚,包括临港智能制造功能型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在市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布局方面也在积极向临港倾斜,希望能够向这个区域进一步集聚。

  

  第二,希望进一步集聚高端、高效的科技服务资源,为构建全球技术转移网络做出贡献。临港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国际窗口,因此希望能够集聚一批高能级、高等级的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全球研发服务、技术转化丶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

  

  去年年底,上海已经在临港建了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这一中心为我们的技术流动提供了一个综合型窗口的咨询服务。重点有两个突破,一是跨境技术交易结算的便利化,这在临港可以实现。二是跨境技术交易融资平台能充分用好临港的创新和对外开放政策,为上海进一步构建全球技术转移转化网络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平台。希望通过这两个集聚,为临港新片区的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更大推动。

  

  国际商报:《产业规划》提出,在临港新片区大力发展服务全球的新型国际贸易,商务委会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临港新片区的新型国际贸易发展?

  

  申卫华:新片区作为开放的最前沿,政策开放潜力最大,将通过实施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措施形成开放窗口效应,不断推动贸易投资的开放。

  

  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供应链,推动传统对外贸易提质升级。我们要依托洋山特殊保税区,将新片区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最自由、最便捷的高地,同时利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原有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等基础性功能,加快推动国际中转集拼、国际采购分拨等取得新突破,培育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是聚焦产业链,推动对外形成开放新高地。这是创新型产业规划对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发展做出了非常有利的规划,包括把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也包括在再制造、高端设备融资租赁等产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下一步,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和重大项目的协调力度,目的是引进更多高能级的项目,提升产业的外向度和开放度。同时,探索推动“离岸型总部经济”发展,鼓励本土企业设立离岸总部,吸引海外总部回流。

  

  三是聚焦价值链,推动新型国际贸易提质增效。产业是贸易发展的基础,聚焦高能级的产业,通过高能级产业的成长、培育,包括引进国内的一些企业,就可以培养新型贸易的基础,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和发展。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离岸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离岸业务发展,支持总部型机构整合贸易、物流、资金功能,形成一批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提高全球资源整合和配置的能力。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也越来越服务化、数字化,我们将加快推进数字贸易主体集聚和资源共享,搭建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加强数字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功能,利用新片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重要平台,发展数字贸易。

  

  通过聚焦这三个方面,我们规划的目标就是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贸易主体,集聚更多国际贸易资源要素,逐步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极。

  

  解放日报:市金融局在制定新片区的创新型产业规划当中,相关的规划从什么角度考虑的?未来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举措?

  

  陶昌盛:金融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临港新片区金融产业规划制订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市相关部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听取相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及专家智库的意见建议。

  

  制订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三方面:一是扩大开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为了更好地发挥临港新片区的功能,我们希望推动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制度、业务和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跨境金融的服务能力,提出了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发展国际资产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二是更好体现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区位和产业优势。临港新片区拥有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港等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并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产业,我们提出围绕产业链打造金融服务生态,支持发展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科技等金融业态。

  

  三是加强联动,和本市现有金融集聚区协同发展。将临港新片区金融产业规划放到全市一盘棋中统筹考虑,通过引导临港新片区培育和发展与自身产业定位相适应的特色金融行业,形成特色优势,与其他区域在良性互动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竞争力和服务能级。

  

  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落实“金融30条”,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争取先行先试,深入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吸引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心,探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形成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二是瞄准国际一流,打造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跨境金融业务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开展跨境发债、跨境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发展跨境再保险。更好服务离岸转手买卖等离岸贸易发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业务。

  

  三是提升服务能级,探索建立金融与高端产业、科技创新更加适配的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推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尽快落地,直接投资临港新片区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和未上市企业股权。大力吸引保险机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临港新片区内科创企业,为区内高端产业和重大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率先落实金融对外开放措施,积极支持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临港新片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提出新片区要大力建设融合开放的信息服务,推动数据产业新技术新应用,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链。请问,新片区在落实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有何考虑和举措?

  

  吴晓华: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在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为我国全方位高水平经济对外开放进行风险压力测试,更好地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提出发展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对于构建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港新片区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探索建立安全高效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开放合作“连接器”,建设国际数字经济枢纽。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以建设“国际数据港”为载体,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综合数据枢纽。我们将拿出100公顷土地,建设100多万平米的全球数字经济主题示范园区“信息飞鱼”。三年内集聚100家数字创新型企业,打造10多家数字品牌。目前,已引进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寒武纪、地平线、图森未来等近百家头部企业。

  

  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施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我们将全力打造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加快部署 IPv6 ,统筹规划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及边缘数据中心布局,推动区内工业数据、贸易数据、金融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施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我们将全力打造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加快部署 IPv6 ,统筹规划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及边缘数据中心布局,推动区内工业数据、贸易数据、金融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四是以推进数字产业新技术新应用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基建与现代生产制造紧密融合,培育一批以“在线、智能、交互”为特征的“在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头部企业。优先发展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离岸信息服务等产业,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高端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据增值服务。

  

  五是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完善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外资准入与监管,试点增值电信业务告知承诺制度。

  

  我们欢迎各位境内外投资者,来临港新片区投资,共同引领全球数字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