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A类课题是探索性课题,要求形成技术创新的亮点;B类课题属于应用类课题,要求由企业牵头或参与,有应用和产业化背景。
一、计算机软硬件主题项目指南
1、数据可视化技术(B类)
研究目标:
针对数据库、数据仓库,研制构件化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研究内容:
数据查询结果的可视化;
数据层次结构可视化;
多维数据结构可视化;
复杂的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的规范。
成果形式:
构件化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能够用于二次开发并嵌入其他应用的可视化构件;
软件著作权;
应用示范。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优势应
用单位或软件企业参与并提供配套资金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2、WEB Service应用集成技术(B类)
研究目标:
研究Web Services应用集成关键技术,研制Web Services应
用集成平台。
研究内容:
Web Services事务处理技术;
Web Services人机界面设计;
Web Services服务发现技术;
Web Services应用接口技术;
Web Services技术标准、规范及其支撑技术;
支持Web Services事务处理、用户界面、服务发现、应用接口;
支持ERP、CRM、SCM等应用集成。
成果形式:
Web Services应用集成平台;
软件著作权;
应用示范。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优势应用单位或软件企业参与并提供配套资金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3、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B类)
研究目标:
完成面向多语言环境的信息服务系统。
研究内容:
对文本和声音的多语言处理平台与环境;
支持多语言的人机交互技术;
便携式导游设备;
系统集成技术;
支持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等语言;
支持固定和移动的、跨平台访问。
成果形式:
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
软件著作权;
应用示范。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优势应用单位或软件企业参与并提供配套资金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4、软件开发与质量保障平台(B类)
研究目标:
建立一个支持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软件产品信息模型;研制
一个支持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全面质量保证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
支持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软件产品信息模型;
遵循CMM和ISO 9000的开发过程规范;
软件开发过程建模及仿真技术;
软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运行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
软件开发个人工作台。
成果形式:
研制完成软件开发与质量保障平台;
软件著作权;
应用示范;
符合规范的全套软件开发过程规范文档;
培训教材。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优势应用单位或软件企业参与并提供配套资金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5、网格计算模型与算法(A类)
研究目标:
研究网格计算模型和算法。
研究内容:
研究网格计算模型;
研究网格计算算法。
成果形式:
能解释分布和自主两大特征的模型;
发表高水平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形式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优先考虑有相关研究基础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6、网格存储技术(A类)
研究目标:
研究基于网格计算的海量存储技术。
研究内容:
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技术;
集中的网格计算存储区域配置与管理技术;
面向海量的存储共享与保护技术;
高性能的并发访问与数据同步技术;
远程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技术;
存储动态重组技术。
成果形式:
原型系统;
发表高水平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形式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优先考虑有相关研究基础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7、异构处理技术(A类)
研究目标:
在网格计算资源异构协同处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异构处理原型系统。
研究内容:
网格(软硬件)资源异构性描述;
异构特征提取技术;
异构性识别与屏蔽技术;
网格协同工作技术;
异构计算模型集成技术。
成果形式:
研制异构处理原型系统;
发表高水平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形式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优先考虑有相关研究基础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8、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及其开发环境(B类)
研究目标:
形成一个可适用于多种硬件环境、满足不同系统规模的实时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平台。
研究内容:
任务可调度性预测机制;
系统剪裁及扩展配置技术、实时软件固化技术;
实时软件集成冲突检测技术、性能监测与分析技术;
嵌入式实时软件的设计、开发、模拟调试、模拟仿真和维护技术;
实时中间件技术;
系统最小配置20K以内;
满足开放性(符合POSIX实时扩展标准)、强实时性(微秒级)要求。
成果形式: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
软件著作权;
实现典型的行业应用。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优势应用单位或软件企业参与并提供配套资金的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二、通信和多媒体主题项目主题:
1、高速安全智能接入控制系统研制(B类)
研究目标
研制高速安全智能的接入控制设备及系统,针对运营网和企业网宽带接入的需求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设计高速互连设备中主要的技术和方法,突破性能瓶颈,实现用户管理、身份认证、接入服务、访问控制、带宽分配、服务质量、安全监测、日志记账等功能。
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至少两个高速Ethernet端口(每端口速率不小于1Gbits/s);
端口间转发速率不小于5Mpps(全双工,64字节包);
实现对接入用户的管理和身份认证,并提供有效的接入服务(如地址分配等)功能;
实现针对IP地址的带宽分配,支持QoS功能;
提供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机制;
具备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稳定性能,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恢复能力;
设备可管理、易用、易维护。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提出应用方向明确,并提供配套资金的单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2、基于微码实现的多层高速安全交换路由器(B类)
研究目标:
研制5-10Gbit/s交换能力的中端高速安全路由器。该产品可以作为一个通用路由交换平台,结合模块化技术,适用于不同用户应用需求。
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
产品整机交换能力为5-10Gbit/s,提供模块化的100M /1G ethernet接口,或者155M/622M的POS接口。
使用商业网络处理器,开发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码程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微码的设计中实现如,IP sec、VAN、多层包过滤等网络安全功能。
支持多层交换协议,如:支持2的交换、3的路由和MPS。
能提供高速网络地址转移。
能够提供完整的中端路由器的功能。
同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修改微码程序,为用户量体裁衣。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优先考虑提供配套资金的单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3、IP网上MPEG-4宽带流媒体应用研究(B类)
研究目标:
针对目前IP网络环境,实现网络传输及接入条件多变情况下的变速率、可分级MPEG-4实时编解码技术,建立适于多种应用的宽带流媒体传输平台。可进行内容交互以及适合不同接入条件、网络状况起伏不定的点播与组播实验。
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MPEG-4标准,面向IP网络传输环境,具有高效率精细可伸缩性、高容错性的数字媒体压缩编解码技术,使编码系统在不同网络QoS保证下是一个灵活、智能的变速率、可分级实时编码系统;支持QCIF、CIF和SDTV多种视频格式,压缩速率范围:64kbps
- 4Mbps,对不大于10%的IP网络丢包率,解码视频质量可接受;重点解决MPEG-4 Streaming Profie中精细可分级技术,网络传输条件多变情况下的网络质量实时探测,信源端码率控制及拥塞控制技术,以及容错编码和解码端差错掩盖技术等问题。
成果形式:专利、实验平台、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优先鼓励有技术创新和能够面向应用的单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4、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无缝接入关键技术(B类)
研究目标
研究面向无线HotSpot(公共场合访问点)的网关平台关键技术;服务客户端Dynamic Address Transation技术。实现高效方便、高移动性(跨地域即插即用)的网络接入,移动和非移动应用的无缝结合,移动用户能够利用上述关键技术快速接入公共互联网络,或通过安全工具进一步访问企业内部资源。
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服务客户端Dynamic Address Transation (网络环境即插即用)技术研究,首页重定向,SMTP重定向功能技术;
基于浏览器的用户认证机制实现;
保障接入用户数据通信安全的机制;
支持主流VPN拨号服务的透明连接;
透明支持Voice over IP、Video over IP的应用。
成果形式:专利、试验平台、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优先鼓励技术创新和能够面向应用的单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5、数字影院的视觉无损压缩技术(A类)
研究目标
针对数字影院的高保真视频效果需求,研究基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视觉无损压缩编解码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可实时播放的数字电影演示系统,其播放效果达到35mm电影胶片的表现力。提交实验验证系统、相关技术专利和研究报告。
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研究基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视觉无损压缩编解码技术,重点解决视觉无损视频编码技术,5.1声道环绕声音频编码技术,音视频精确同步技术,高速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技术,以及实时音视频解压缩技术,实现可实时播放的数字电影演示系统,其播放效果达到35mm电影胶片的表现力。
主要指标如下:
数字视频输入:1920×1080/60i,1920×1080/50i,1920×1080/24p,输入接口:SMPTE 292M数字串行接口
比特深度:10-12bit
幅型比:16:9/4:3
视频输出接口:YUV分量或数字DVI接口
音频输入接口:AES/EBU
音频输出接口:RCA
成果形式:专利、软件、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优先鼓励技术创新和能够面向应用的单
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
6、多媒体信息提取和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B类)
研究目标
研究基于交互式应用的丰富媒体技术,实现流媒体、图像、语音、文本在同一平台的有机交互;基于XM技术实现多媒体课程的IMS、SCORM标准化;实现智能化多媒体数据挖掘分析、多用户终端的桌面共享和程序共享,并为教学创造一个科学的贴近自然的培训环境。
研究内容
多用户终端的桌面共享和程序共享所需要的特殊压缩技术;
基于IP的同步传输技术,以及分布式授权控制技术;
智能化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提高多媒体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化定制数据提取融合和定制技术;
研究XM技术和多媒体课程的IMS、SCORM标准化;
研究基于交互式应用的丰富媒体技术,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实时制作。
成果形式:软件、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优先鼓励能够将技术和应用出色结合的单位申请。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
三、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项目指南
1、主动光学对地观测技术(A类)
研究目标:
根据主动光学对地观测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开展具有创新性的主动光学对地观测探索研究和先期技术验证,为我国新一代光学遥感技术的跨越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研究内容:
主动光学对地观测成像技术基本概念、工作机理和性能特点的探讨;
主动光学对地观测成像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研究;
主动光学对地观测成像关键技术的实验室验证。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和应用背景。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2、超宽带探地雷达技术(B类)
研究目标:
研究超宽带探地雷达关键技术及系统,为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的无损勘察和探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研究内容:
超宽带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地下目标识别技术;
可视化信息处理技术;
超宽带探地雷达产品化。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应用需求和产业化前景;企业经费配
套。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3、人工嗅觉传感器技术(B类)
研究目标:
针对环境监测、化工、交通、战争毒气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建立人工嗅觉信息处理系统,并开发相应的传感器,该产品可用于环境质量和有毒气体的连续监测。
研究内容:
人工嗅觉信息获取与处理算法研究;
人工嗅觉信息处理系统研究;
新型气敏传感器研究;
人工嗅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应用需求和产业化前景。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4、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及操作工具(B类)
研究目标:
收集上海市空间信息元数据,建立元数据库,开发元数据网络操作工具,实现基于元数据技术的空间信息网络共享。
研究内容:
空间信息元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空间信息元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与质量保证体系;
空间信息元数据库的在线操作技术;
空间信息库与元数据库的在线链接技术。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和产业化前景。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5、基于大型物流系统的空间信息技术(B类)
研究目标:
针对上海市三大物流园区对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需求,研究GIS、GPS与现代物流信息集成技术,建立面向大型物流园区政府和企业应用的空间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推动上海市空间信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研究内容:
GIS、GPS与现代物流信息集成技术;
空间物流信息在线分析与处理技术;
空间物流信息应用服务系统;
大型物流园区政府和企业应用示范。
成果形式:软件与系统、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和产业化前景,企业经费配套。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6、基于空间信息的城市房地资源管理软件研究(B类)
研究目标:
针对城市空间信息在房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研究城市多源数据处理与共享技术,实现房屋土地的产权、交易、抵押、租赁、维修等的一体化管理。
研究内容:
城市空间数据与城市房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技术;
房地产管理中空间信息系统的多层网络结构;
房地产中产、权、图、证的一体化管理;
城市房地产中的三维可视化软件。
成果形式:软件、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和产业化。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7、3S应用服务系统软件开发(B类)
研究目标:
研究多空间信息源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开发增值应用处理软件,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3S应用与服务系统,推动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化。
研究内容:
3S与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集成方案;
多源空间数据加工;
增值应用处理软件;
面向旅游、城管等行业的应用与服务系统。
成果形式:软件与系统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和产业化;企业经费配套。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8、基于空间影像信息的智能引擎技术(A类)
研究目标:
针对大型GIS空间影像数据库影像搜索需要,研究基于影像内容的智能引擎技术,研发快速有效的搜索算法和应用软件。
研究内容:
基于空间影像信息的智能引擎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形状的影像搜索;
基于颜色的影像搜索;
基于纹理的影像搜索;
搜索结果的融合与判断;
快速影像搜索算法与应用软件开发。
成果形式:软件、论文
申请条件:自由申请,强调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和产业化前景。
起止时间: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四、信息安全主题项目指南
1、网络安全设备的综合管理和联动反应技术(B类)
研究目标:
进行信息安全设备单元接口标准化研究工作,研究对现有的各种网络安全设备的统一监控、管理以及相关设备之间的联动反应,简化用户对各种安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研究内容:
网络的安全需要各种安全设备的协同工作来保证,随设备类型和数量的增多,用户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为此需要研究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自动化管理功能的系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各种安全设备监控协议的研究
各种安全设备互动协议与接口标准的研究
使用安全策略管理不同安全设备的研究
主要指标:
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视与控制
网络安全设备按照安全策略实现互动
安全设备间协同工作的协议与接口标准
成果形式:软件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2、 无线PKI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B类)
研究内容:
基于WPKI机制中的无线匿名协议;
适合无线环境的加密、签名算法;
WPKI机制中的证书格式研究;
研究目标与技术指标:
WPKI机制
? 支持对各实体证书大小的优化
1) 能发放移动设备支持700字节的证书。
2) 能发放别的证书处理实体能处理的1000-2000字节的证书。
3) 能发放WTS证书,并提供其编解码程序库。
? 支持对各实体的证书扩展
1)用户认证/签名证书:支持以下证书扩展:extKeyUsage,subjectAtname,keyUsage。
2)服务器认证证书:支持以下证书扩展:authorityKeyIdentifier, subjectAtname, keyUsage,extKeyUsage。
3)机构证书:与用户认证证书同。
? 支持的签名算法
1) 支持ECDH、ECDSA,密钥长度:160-195字节
2) 支持RSA,密钥长度:1024-2048字节
3) WPKI产品的签证机关(CA)支持WindowsNT/2000、soarix操作系统,层次为3级。
4) WPKI的证书管理系统支持WindowsNT/2000系统,能发证书到移动终端的智能SIM卡上。
基于WPKI的无线匿名安全协议
? 提出适用于无线移动应用环境下的基于WPKI的匿名服务方案、匿名协议及应用模型。
? 协议有效性的证明。
? 协议服务器仿真。
成果形式:软件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3、 安全隔离与交换技术研究(B类)
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结构要求,研究在物理隔离要求前提下的网络隔离与安全交换技术,形成原型系统,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该方面的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
内外网隔离技术。主要包括隔离理论体系研究、隔离协议和隔离器专用硬件研究、隔离器专用操作系统研究、隔离器软件研究等方面。
适度信息交换技术。研究在保障安全隔离的前提下,如何提供尽可能强的信息交换能力方面的技术。包括流量、流向控制以及断点续发技术的研究。
有效防范外网黑客攻击技术。在研究黑客攻击原理的基础上,研究防范各种黑客攻击的技术。
病毒攻击防范技术。研究如何防范外网计算机病毒对内网造成危害。
面向内容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高效实用的内外网传输内容保密检查技术。
综合集成技术研究。研究将相关成果集成为实用化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的技术。
技术指标:
任一时间点上,只与内外网中一者有物理连接;
支持常见的通用协议,包括HTTP、SMTP/POP3等;
支持多种数据交换模式,包括实时模式与批量数据模式;实时模式中平均数据交换速率不低于10Mbps。
成果形式:软件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4、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技术(B类)
研究目标:
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和快速恢复技术智能工具平台,对特定边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及灾难恢复平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能够应用推广,研究计算机涉网络系统对遭到破坏的系统、文件和数据进行快速恢复的方法,以及将事故系统的自我诊断与自我恢复相结合的技术。为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反应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灾难的发现、处理及事故恢复能力。
研究内容:
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特点及特定的安全需求,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事件分析诊断与攻击取证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容灾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智能备份与快速恢复功能
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计算机网络系统灾难分析诊断与攻击取证技术要求具有事件分析诊断与攻击取证功能,具备网络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主机日志综合审计系统,支持快速反应的攻击事件原因快速诊断。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容灾技术要求具备响应计算机网络系统攻击的主动防护技术和系统容灾能力技术模型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智能备份与快速恢复功能要求基于网络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主机日志综合审计分析结果,根据系统受害状况实现备份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灾难恢复时对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系统和数据进行快速恢复能力。
主要指标:
计算机网络系统灾难分析诊断与攻击取证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容灾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智能备份与快速恢复能力
成果形式:软件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5、基于量子认证系统?quot;量子锁"技术研究(A类)
研究内容:
"量子锁"的实现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产生量子信号。所产生的量子信号经过测量或其它方式的处理后改变其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的量子信号和处理前的量子信号满足非正交的关系,这种非正交关系可用来实现身份认证。非正交量子信号间的不可克隆性,使得该系统具有无条件安全性。
"量子锁"采用锁与钥匙分离的结构,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钥匙。但是,量子锁和钥匙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实现,因而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在"量子锁"的研制中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单用户量子认证技术,
多用户同时控制的量子认证技术,
量子信号接收与检测技术。
主要指标:
研制出可应用的"量子锁"样机(接近产品),申请一项技术专利
成果形式:样机,论文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
6、基于素数编码理论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
研究素数化网络通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素数编码理论的信息安全通信软件,软件固化达到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
应用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对数字进行控制、管理和分配,"数字"素数化,保证网络通信传递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唯一性。
主要指标:
信道中的信源编码信息量100%被压缩
数据100%检错
100%做到有效、安全。
成果形式:软件,软件固化
申请条件:申请单位具有相关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实际经验。
起止时间: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