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7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1-06

沪科建复〔2024〕39号

  

刘明华代表:

  

  您提出的“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体系”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关于推进上海创新体系高水平开放、提高技术出口审查效率,建立体系化常态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渠道、引导更多大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建立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加速产学研成果市场化运作、吸纳各类企业深度参与财政支持的各类产学研项目等建议,非常中肯,也十分重要。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为我们探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参考。

  

  收到您的宝贵建议后,市科委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国资委、市教委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鉴于此建议涉及多个部门职能范围,经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充分沟通协商,我们决定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和职责,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综合会办单位意见与建议,市科委作如下答复。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市场主体日益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与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引擎。近年来,上海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致力于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创新体系,通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产学研融合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举措,不断夯实完善创新体系。

  

  1. 在推进上海创新体系高水平开放、提高技术出口审查效率方面。一是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外资研发中心加速布局。国家和地方层面均高度重视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去年,商务部与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上海发布了《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大力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本市集聚和能级提升。如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各类开放式创新载体,给予土地、税收等要素保障;对外资研发中心设立的科学基金、创投基金所投项目,以及申报本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等,均平等享受奖补和税收政策。这些措施为外资研发中心在沪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和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2023年,上海新增外资研发中心30家,全市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561家。二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融入上海科创体系。市科委通过设立“外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项目”,鼓励在沪外资研发机构与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开展多元化协同创新合作。开展“在沪外资企业协同创新”十佳案例评选,树立标杆、分享成功经验。此外,市科委还加强对业务主管范围内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处的服务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入合作与交流。三是持续加强技术出口审查效率的提升。2022年底商务部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征求公众意见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考业界意见对目录新增部分前沿技术相关条目进行限缩或细化。2023年12月,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上海基于《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明确了技术出口审查标准和程序,优化审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性工作。例如,加强跨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审查效率。

  

  2. 在促进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方面。一是构建开放创新对接渠道。市科委积极构建体系化、常态化的创新对接渠道,建立需求导向的成果供需对接系统,试点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以及区域特色成果转化平台等机构,确保不同创新主体能够共同开展技术可行性验证和市场可行性评价,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转化。二是搭建供需对接服务网络。为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效率,市科委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完善了需求导向的供需对接服务网络。通过“1赛+1展+1平台”的集成联动模式,有效促进创新资源精准对接。特别是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自启用以来已汇聚大量企业需求和科技成果,通过平台的精准匹配,成功投递了近两千条解决方案,对接率超过67%,意向签约额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5倍。三是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市国资委积极发挥国资监管作用,支持监管企业聚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在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中,市国资委结合各企业战略规划和《创新使命责任书》,因企制宜明确创新目标要求,发挥考核对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作用。特别是针对重点产业链主型龙头企业,市国资委探索试行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试点,给予在创新转型中有历史性突破的企业以考核加分等激励措施。在薪酬管理方面,市国资委对科技型企业实施灵活的薪酬管理政策,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工资薪酬激励力度。

  

  3. 在建立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加速产学研成果市场化运作方面。一是强化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建设。市科委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与升级中,特别注重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建设,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今年一季度,本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规上企业2342家,营收总额743.27亿元,同比增长了13.6%。这些公司不仅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研发资源,而且提供了从研发策划、技术咨询、成果评估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此外,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科技服务公司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形成。二是加快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市科委注重推动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平台建设,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体系。这些平台还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技术资本化的有效路径,促进了产学研成果的深度融合和市场化运作。三是支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市教委通过支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搭建高校与企业间合作桥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进程。通过专业化建设,部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效显著,被认定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或试点高校。市教委还积极引导高校聚焦本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并与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此外,市教委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协同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创新计划,整合高校创新资源,探索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推动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体系注入新动能。一是构建科技企业服务新机制。市科委将重点构建科技企业全方位服务机制,形成四级服务体系,强化政策传达和诉求响应。通过实施“1+2+3”策略,制定行动方案,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高标准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特别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改革试点,探索创新联合体组建,提升科研人员政策获得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优化外资研发中心服务效能。市商务委将加强《提升计划》解读宣传,确保政策落实。同时,重点服务外资研发中心,提高其在上海创新体系中的参与度。通过提升外资利用质量,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创新体系开放发展。此外,还将优化技术出口审查流程,提高审查效率,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三是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市国资委将抓住国企改革机遇,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实施一企一策精准考核。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四是强化高校创新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市教委持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聚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及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加强高校与创新主体的联动合作。通过专业化建设,汇聚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效能。

  

  感谢您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