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80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1-06

沪科提复〔2024〕70号

  

曹建华、金洪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上海顶尖创新人才集聚度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指出上海的高被引科学家不足、缺乏顶尖科技企业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问题,提出了上海要将提升高被引科学家作为建设顶尖创新人才队伍的突破口,要重视并发挥顶尖科技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作用等建议。你们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为做好我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委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加以研究并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吸收采纳。

  

  一、关于引育高被引科学家等顶尖科技创新人才

  

  我委始终高度重视顶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多措并举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聚焦重点引才目标引才。通过举办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形式建立与顶尖科学家的学术联系与交流渠道。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聘请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加强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人才信息大数据,瞄定跟踪高被引科学家等引才目标并探索引才路径。

  

  二是推进关键领域改革育才。探索基础研究领域支持新机制,在全国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先行区”,长周期稳定支持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加强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全链条培育,持续完善分阶段分谱系的人才资助体系,组织实施扬帆专项、启明星项目、学术/技术带头人项目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三是做好各项服务保障留才。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保障,以一人一策的方式,量身打造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支持方案。落实《上海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组织申报市级人才租房补贴,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制定《上海市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等,提升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获得感。

  

  二、关于发挥科技企业对人才的吸引集聚作用

  

  多年来,我委及相关部门通过各项政策引导,支持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发挥引才、育才、用才主体作用。

  

  一是加强引才平台载体建设。引导科技企业开放式创新,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专业化众创空间、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以最优科研发展事业平台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各类合作基地,共引共用优秀科技人才。

  

  二是为用人主体引才放权赋能。编制《上海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企业引进的目录内紧缺人才可享受出入境、居留落户、工作许可等相关便利措施。支持重点企业,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赋予其市级人才计划自主推荐权和认定权。将重点企业推荐的人才纳入全球杰出人才优享计划,提供精细化“一对一”服务。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设立“伯乐”奖励计划,对引才成效显著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门设立奖项,按照其引进推荐人才的类别,给予每人次一次性15万元或50万元的奖励金,激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相关用人单位寻聘优秀人才,通过发挥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作用,助力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你们的建议,进一步抓好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服务相关工作,为我市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更坚实的科技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人才支持政策。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优化人才支撑计划体系。聚焦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关键环节技术攻关等重大需求,定向部署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促进形成产学研联合培养、跨界使用人才等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政策。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跟踪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扬帆、科技启明星等青年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开展创新研究,助推其成长成才。

  

  三是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探索建立更加体现知识价值、更加灵活的科技人才管理与使用制度。走访看望顶尖科学家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联络,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高品质服务保障。

  

  感谢你们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