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23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1-06

沪科提复〔2024〕82号

  

姜雪峰、吴蓉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涵养人才生态、维护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让评价更加多元多维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2022年9月,科技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作为试点地方,开展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任务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组织并指导本地区优势科研单位深化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有效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经验。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23年3月,经两轮意见征询,并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科委向科技部报送了《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上海改革试点方案》)。2023年12月,科技部来函同意《上海试点方案》。2024年2月,上海正式印发《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正式批复同意上海试点单位的试点实施方案。2024年3月,我市召开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目前,本市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上海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上海改革试点方案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体思路”。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聚焦“四个面向”,坚持“四个放在”,加强政策协同和部门联动,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基本原则中,提出着眼更好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坚持使用牵引、坚持协同实施。在主要目标中,落实地方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提出探索形成符合上海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需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第二部分“试点范围”,明确我市开展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限2年。提出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共6家科研单位为改革试点单位。第三部分“试点内容”,从“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四个维度,部署本次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评什么”方面,提出注重价值导向,扭转“四唯”倾向,分类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评价指标。“谁来评”方面,提出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放权松绑,推动落实科研单位自主权,完善试点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怎么评”方面,围绕评价方式、周期、渠道、技术方法等提出改革试点要求,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怎么用”方面,提出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促进人才评价和各类评审、评估有机衔接,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切实发挥人才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用好用活人才。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和第五部分“组织实施”,强调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责任分工和改革内容。第六部分“附件”,包括6家试点单位的试点方案。

  

  二、推进改革试点的主要考虑

  

  一是抓住科技人才评价“评的好不好”和“用的好不好”两个关键。评的好不好方面,既要制订完善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评价指标,又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还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用的好不好方面,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既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与科研项目评审、机构评估联动;又要把人才评价的结果切实落实到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奖项评审等与科研人员发展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

  

  二是根据科研活动类型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着重解决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一刀切”问题,根据国家方案并结合上海实际,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等不同科研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导向,提出不同的评价方式、周期、渠道等。

  

  三是从两个层面落实我市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市级层面,围绕科技人才评价的各环节,发挥多方改革的叠加优势,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与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政策协同,进行系统设计。在用人单位层面,选择具有较好人才评价基础的各行业领域科研单位开展改革试点。

  

  四是通过改革来切实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获得感”。解决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体系未能充分体现行业特征和创新活动特点;科研人员对自主评价、同行评议等有顾虑,担心人情评审、圈子文化等影响评价客观公正;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和改革政策协同不够等。

  

  五是彰显上海国际化的人才导向。在基本原则中提出,推动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相互促进,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评价标准和方式中提出,引入国际通用的人才评价指标和国际同行评价。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中,提出建立国际高层次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免于评审、快速引进“直通车”机制。

  

  你们提出的“们提出的中提出,推动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正是本次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需要着力破除的症结之一。对此,本次改革提出要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着力解决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一刀切”问题。与此同时,提案中有关“允许小团队带来多样性与创造力”“建立多样化评价指标”“鼓励和承认不同类型人才所作贡献价值”的建议,在《上海试点方案》中都有所体现,我们将在改革试点过程中予以研究推进。

  

  下一步,市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边试点、边总结、边提升,探索形成能够有效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经验。

  

  感谢你们对本市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