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提复〔2024〕73号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简称“AI4S”和“AI4E”)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尤其是AI4S被称为“驱动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你们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委围绕提案所提建议,梳理了国内外及本市有关高校院所、企业情况,对照了国家与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工作部署。
一、关于强化前瞻布局和行业融合及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上海发展AI4S和AI4E具有良好的基础,具有高水平研究机构,并广泛开展AI4S和AI4E实践。浦江实验室作为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总平台、总链长”功能,以高质量开源赋能创新,牵引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生态。本市2023年成立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主攻AI4S方向。复旦、交大、上科大、华东理工、中国科学院在沪院所、医疗机构等在材料、通信、生物医药、物理等领域采用AI技术取得系列突破,多项成果被国际顶刊收录。其中生物医药领域的AI4S和AI4E企业优势明显,据第三方机构对AI制药行业的统计,上海在全国100余家AI制药企业中占比超半数。
下一步,我委将以科学模型为核心,以场景应用为试点,以瞄准未来的原创技术为引领,加快科研范式变革和产业实践。一是科学模型融合创新。重点推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科学辅助模型、AI计算的科学加速模型、基于多模态科学数据的科学预测模型等研发。二是场景牵引强链延链。面向本市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献数据获取、实验预测、结果分析等方面作用,开展场景应用示范。重点面向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新能源、工业设计领域,开展垂直大模型研发,推进行业领域应用。三是颠覆性前瞻性布局。以前沿理论与技术方法为引领,前瞻布局面向AI4S长远发展的新模型、新架构研究。积极探索通用科学大模型的技术路线。探索研究能够提出前沿科学问题的AGI系统,在保持强大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具备科学领域的高度专业性,促进颠覆性科学发现。
二、关于数据算力等要素支撑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作为国家在沪唯一布局的科学数据中心,已汇交数据集811个,数据量达180.4 TB,覆盖极地考察项目61个(含733个数据集);部分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在沪科研院所具备建立科学数据中心的基础条件。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在沪高校院所,协同高性能计算、云存储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产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科学数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据管理和共享实践,初步形成了相关领域科学数据中心的雏形。但总体来看,尚未在统一的政策框架下形成强有力的科学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和共享服务能力,亟需打通数据壁垒,发挥数据价值。
下一步,针对多学科科学数据汇聚和开放需求,制定上海市科学数据管理配套制度,明确科学数据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汇交和共享义务。鼓励本市优势单位建设相关领域科学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市级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立标准规范与制度体系,推进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如依托上海智能科学研究院汇聚覆盖生命、地球、物质等学科优质数据资源,开展高质量科学数据储备,构建AI4S语料库。
三、关于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
实施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计划,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发展,结合产教融合培养AI人才。聚焦AI4S和AI4E,鼓励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支持基础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工程技术人才深度融入AI4S和AI4E创新应用,推动高校加强AI与专业领域交叉人才培养。
下一步,结合你们的建议,我委将进一步面向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协同兄弟委办,持续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组织领军企业与战略科技力量、高校、科研院所及大科学设施建设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动AI赋能产业创新和应用。
感谢你们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