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政府开放 > 正文
足不出户“云游”场馆 用身边科普培育科技创新精神
发布日期:2022-10-28 来源:市科委办

  上海是中国工业科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西学东鉴在中国的必经之地。从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到中国科学社落户上海,从青霉素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诞生,再到克隆猴“中中”“华华”名扬四海,科技之光让每一位市民引以为傲。10月2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陆敏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围绕“走进科普,你我同行”话题,与网友们展开交流。


1.jpg


2.jpg

  

  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上海推出十条科普旅游线路

  

  今年的科技节围绕九个版块,上海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100余项。全市150余家科普基地举办惠民特色活动,30余家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举办开放活动。

  

  陆敏介绍,今年的科技节期间,全新《执牛耳者》亮相荧屏,从演播室访谈节目转变为移动式科学探访,带领市民走进科研现场、走近科学家,多维展示科技创新的精神追求和不凡历程。同时,市科委、文旅局推出了十条科普旅游线路,市民能参与丰富的文旅娱乐,了解航海、天文、环保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体验“与海洋生物零距离,跟野生动物面对面”,在历史遗存中追溯“上海之根”的文脉。

  

  陆敏表示,市科委还将与上海地铁合作推进“科普进地铁”活动,集中在部分地铁车厢展示科普短视频等系列产品,推出科普展览。同时,结合浦江夜游,打造一艘科普游轮,登船的市民朋友们在欣赏黄浦江两岸风景的同时还能参与船内组织的科普活动,收获有趣的科学知识,感受上海城市的科学创新氛围。

  

  全景VR打造数字化平台 线上“云游”科普场馆

  

  今年,市科委打造“云上科普馆”,以上海部分科普场馆为主体,打造数字化展示平台,通过全景VR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线上虚拟科普场馆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活动,市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游”科普场馆。

  

  陆敏介绍,目前接入“云上科普馆”的有东滩湿地公园、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航空科普馆、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崇明生态科技馆、上海公安博物馆共9家。“云上科普馆”现已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随申办”APP、“一网通办”总门户、支付宝等渠道随时随地在线游览。后续,“云上科普馆”将把更多的科普场馆“搬”到线上,不断拓宽公共科普资源的服务半径。

  

  创建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 培养青少年科学创新精神

  

  近年来,青少年成为了科技节的主要参与群体。陆敏谈到,今年科技节期间,市教委、市科委联合策划组织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云端展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特设“新媒体专场—科普红人大会”专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中外科普网红首次齐聚一堂,探讨新媒体科普实践真知。

  

  自201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携手创办“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招收高中阶段学生进入实践工作站学习,通过联通校内校外各领域科创载体,贯通课内课外跨学科多元课程,融通线上线下科学探究课题多维度评价,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拓宽科学视域,训练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共有复旦计算机、交大网络空间安全、同济物理、上海天文台天文学等 29个实践工作站,开设生物学、医学、化学、计算机、天文学、物理学等13大类科创课程。陆敏介绍,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对话权威专家、动手实验探究、实地走访调研,进一步完善科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

  

  维护科普创造大环境 打造科普生态圈

  

  自媒体时代,大量的信息促进了科普内容创作,但一些伪科普、假科普的内容也同时涌现。针对这个现象,陆敏强调,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起良好的科普生态,让优质的科普资源抢占生态位。首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宣传媒体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开设科普专栏、科普节目,对重大的科技成果、科创项目、杰出人物、科普活动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报道。

  

  同时,借助上海科技节、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等契机,与科普红人一起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创作科普内容。陆敏向大家介绍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混知”的混子哥陈磊、毕导-毕啸天、吴姥姥-吴於人教授、戴博士-戴伟教授、鬼谷藏龙-唐骋博士、吟游诗人基德等等,与他们一起聊科普,制作新媒体科普节目,共同号召起到引领作用。

  

  此外,市科委也在积极探索用荣誉或奖励的方式激励优秀科普作品的创制,通过一系列方式调动大家科普创作的积极性。陆敏表示,通过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科普创作者,创作大量的科普作品,厚植科普创作沃土,培养科技传播生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良币驱逐劣币,共同维护科普创作大环境。